徐毅
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把工业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将辽宁工业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辽宁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要赓续红色文化、传承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工业文化育人的新路径,推动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充分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所承载的思政教育资源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我们在工业化道路上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非凡历程,凝结着自立自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资源。要充分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工业文化价值内涵,推动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效。
辽宁域内的工业遗产见证了辽宁人民在国家工业化道路上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实证。近年来,《辽宁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辽宁省省级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先后出台,对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文化传承提出重要要求。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活教材,善用辽宁工业文化,充分挖掘辽宁工业遗产资源,把辽宁工业遗产所蕴藏的历史故事、优良传统和内含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以此强化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使学生深刻了解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工业发展历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听党话、跟党走,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善用辽宁工业文化增强“大思政课”育人效果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才有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更好地达到铸魂育人、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将辽宁工业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依托辽宁工业遗产联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促使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矿山公园或遗址公园等,能够更好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提升文化自信和深化国家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将辽宁工业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思政课堂上应讲好辽宁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典型人物的奋斗故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构建“工业文化+思政”沉浸式育人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直观展示、重构生产场景、增加互动式体验等,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学生在跨时空的场域中感受到辽宁工业遗产的魅力,体悟辽宁厚重的工业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依托辽宁工业遗产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展育人场景。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工业遗址进行实地调研,探索设置“工业遗产的工艺智慧和科技元素”“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车间课堂”等实践教学项目等,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涵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树立团结奉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提升思政课教师利用工业文化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将辽宁工业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对辽宁工业文化的学习研究,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推动教师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以辽宁工业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要实施针对思政课教师的专项培训工作,将辽宁工业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和教学研讨会,让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发展历程、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形成的高尚精神品质等,深入研究辽宁工业历史、传承民族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讲深讲透讲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要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把辽宁工业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新技术新方法,强化校内协同、校地协同,组建专家师资库,打好“内培外引”组合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增强辽宁工业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2025lslybwzzkt-017)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