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获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殊荣

  北国网讯(记者 栾溪)6月10日,记者从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2022年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公示结束,沈阳市获得“十四五”第二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东临长白山脉,浑河、蒲河、北沙河3条河流穿城而过,呈“东山西水”格局。近年来,受暴雨极端天气影响,城市雨季内涝等问题加剧,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对沈阳解决城市内涝等雨水问题意义重大。

  近年来,沈阳市秉承“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探索出一条灰绿结合,蓝绿交融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在建章立制、项目成效、亮点特色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城乡建设局设立海绵城市建设事务部,专职提供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持,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专项谋划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格局;利用海绵城市、雨污分流、中水利用、水系环境整治等专项规划夯实海绵城市线路图。编制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城区防洪等相关规划19项,实施方案20余项,出台技术标准112项,实现顶层规划、工作方案、技术标准全过程覆盖。全市所有新改建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公园、海绵绿道、海绵小区、海绵校园不断涌现。

  沈阳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系统开展城市内涝治理工作。通过构建城市排涝主干系统“四梁八柱”、“蓄排并举”等模式,在排水防涝、源头海绵建设方面实施项目658个,包括新开河蓄排浅隧、三面闸雨水泵站、丁香湖生态调蓄湖、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等项目,消除历史积水点139个,城市“含绵量”不断提升。

  近日记者在浑南区长安街附近看到,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虽然降了一场大雨,但道路上干净整洁,看不到积水洼。“一下雨就不敢出门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居住在恒大江湾小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介绍,恒大江湾东面长安街附近一下雨就积水,主要是因为这里是附近区域的地势最低点,降雨时最大地表径流都最终汇入导致的。浑南区排水改造工程采用双排长约两公里、直径为两米六的排水管道,接入祝科街泵站,将上游长安街直径两米的雨水管线接入,直接排入下游南提东路雨水干线。

  六年前的辉山明渠河道淤积严重,基本失去了自净和蓄水功能。2018年结合城市排洪防涝的整体需求和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道建设以及市民休闲的需要,启动实施拓宽改造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实施拓宽改造、种植水生植物、构建城市绿道等方面建设,目前已变身“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城市水系生态景观。在“口袋公园”建设上,用最少干预,打造“区域海绵体”,成为市民感受生态、留存乡愁好去处。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考验着城市设计者、建设者智慧。沈阳市将以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深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按照建设区域流域海绵韧性体系、建设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全面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打造高质量海绵社区的工作思路,系统谋划实施9大类103个项目,通过积水点改造、老旧管线修复、排水防涝系统完善工程等项目落实城市内涝治理目标;在新建小区、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街路更新、调蓄设施建设等项目充分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雨污混接摘除工程、新建雨水管线工程等项目解决雨季溢流污染问题,构建城市韧性排水防涝体系,打造北方特大平原城市的海绵建设样板。

校对:杨 旭

责编:闫尚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