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巡查救助流浪者 让寒冬充满暖意

  本报记者 许 刚

  11月17日夜,气温逐步降低,户外的冬夜已经寒意逼人。

  在辽阳市新运大街附近的偏僻路段,几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手持红外热成像探测仪,对一处废弃房屋进行搜索,最终通过探测仪显示的影像成功发现并救助了一名流浪乞讨人员。

  这是辽阳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科技巡查”救助模式的一幕,引入科技手段让传统的救助巡查工作有了新气象。

  按照民政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相关要求,要扩大救助范围,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辽阳市救助管理站承担市内共476.38平方公里范围内巡查救助任务,巡查人员少、范围广、盲点多,加之近年极端天气频发,为救助巡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顺利实施“寒冬送温暖”行动,辽阳市救助管理站从去年开始引入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探测仪等科技设备,在全国第一批创新开展“科技巡查”模式,让寒冬充满暖意。

  “引入科技手段为我们的巡查工作增添了‘铁翅膀’和‘透视眼’。”辽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夏伟波形象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搜救“神器”。

  使用的遥控式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达500米,飞行半径10公里,每次搜救飞行时长约20分钟,救助人员如同插上“铁翅膀”一样,在空中对废弃房屋等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区域进行高效排查;而红外热成像探测仪,探测距离达500米,扇面光角19度,救助人员如同有了“透视眼”一样,在废弃楼房、桥梁涵洞等区域任何一处有人存在都能感知到,切实增强了冬季夜巡时视觉的敏锐性。

  “科技巡查”模式不仅加强了巡查力度,提高了救助效率,也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出入桥梁涵洞和废弃房屋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借助科技手段尝到了甜头。今年,辽阳市救助管理站还购买了50万条公益短信。11月16日,全网发送公益短信20万条,收到短信的热心市民纷纷拨打求助热线反映线索。根据线索,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文圣区劝导入站一名露宿街头的江苏籍流浪人员,又在白塔区救助一名智障走失人员。

  据统计,在去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中,辽阳市救助管理站累计使用无人机83架次,热成像探测仪170台次,救助143人次,其中在废弃房屋、桥梁涵洞内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寻查出30人次,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