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在辽宁·国宝密码⑤ | 辽海翰墨丹青一眼千年

  馆藏精品书画之丰富一直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骄傲,辽博所收藏的唐宋元书画真迹数量和珍贵程度,可以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比肩。如今存世不足十件的唐代书画,有不少就存于辽博,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在美术史论家孙世昌看来,能与此图相较的,只有《捣练图》与《虢国夫人游春图》,但这两件作品断代不到唐,是宋摹本。又如辽博馆藏的唐摹本《万岁通天帖》,历来有“下真迹一等”之美誉。历史的因缘际会,让国宝归于辽宁,这正是辽博近年举办的各项大展吸引众多观众的原因所在。这些珍品书画的魅力何在?“珍”在哪里呢?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绘画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国书画鉴赏的门槛较高,大多数人都在“看热闹”之列。但是怎么才能把这份“热闹”看得有滋有味,以下几个画面上的内容需要了解一下。

  一要看画的是什么。看到一幅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水?是花鸟?是人物?这是看画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看怎么画的。比如一幅山水画,先判断它是工笔还是写意。根据用笔、用色,还可以判断它是水墨山水、浅绛山水,还是青绿山水等等。再深一点,要看画得如何了。这一点需要相当高的门槛。我们可以看看山石的皴法,看看人物的线条,品味整体的结构造型,进而体会意境。

  经过以上三个层次,我们就算认识了一幅画。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画的款、印、题。中国画上的款、印、题十分有趣。“落款”大致相当于西方绘画中作者的签名,一般包括作者的姓名别号、日期等信息,上面要钤盖印章。画上的印章不仅仅有作者的,还有收藏者的。题字可以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文字,常常与画作相得益彰,富有趣味。

  何谓“教科书”级别画作

  去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和合中国”展吸引了众多观众。一幅12米多的长卷前,人们三三两两,观摩着、品味着、窃窃私语:“这些商铺是卖啥的?”“这个戏园收费吗?没看到售票处!”“那块是文庙吧!”……

  这幅长卷就是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随着徐扬的画笔所至,连绵三十里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介绍,今天的苏州人在观赏这幅画作时,常常“今昔对比”,还能在画中找到熟悉的山川、城池,甚至一条街道、一家店铺、一座桥。

  这幅《姑苏繁华图》堪称中国美术史风俗画的经典作品。但在董宝厚看来,它还不是辽博馆藏书画精品中的“顶级”。他认为,一幅画作只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才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它们的作者张萱、周昉突破了仕女画多以后妃、烈女、孝妇为题材的桎梏,描绘了许多家常琐事,如游春、赏雪、乞巧、藏迷、扑蝶、烹茶、吹箫、听琴等,再现了唐人生活的原貌,也令妇女画的题材从此广阔了,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极为深远。不但如此,这些画作还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例如研究唐代服饰,要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书画同源”是怎么回事

  “和合中国”展中,还有一幅被董宝厚称为“教科书”级别作品,那就是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如果要办一个赵孟頫的画展,没有这幅画就不算一次完整的展览。”

  赵孟頫是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被称为“元之冠冕”。赵孟頫在绘画方面也是全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这幅《红衣罗汉图》是赵孟頫人物画的代表作,他倡导师法古人,即画罗汉必以“天竺僧”为模特。画作既有唐人的古朴之态,又有元人的现实之意,借古开今,将宋以来已经非常成熟的山水画技法融入严谨的盛唐重彩人物画中,正是赵孟頫的高明之处。画后有一段作者时隔17年后的补题,其中“粗有古意”一句为今人研究他的艺术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书画同源”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质,提出“书画同源”这个观点的就是赵孟頫。他在著名画作《枯木竹石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认为,绘画应该以“写”代“描”,用书法的笔法去画画,开启了文人画的大流行,给文人绘画开了一条“捷径”,后世的唐寅等名家能够投入到绘画事业中来,都和“书画同源”有关。

  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绘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大量文人投入其中,将诗、书、画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中国绘画因此变得更加抽象、深沉,意蕴深厚起来。

  为什么要看真迹?

  除了精品画作之外,辽博的书法藏品也是十分经典:东晋的《曹娥诔辞》、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武则天时期的摹本《万岁通天帖》、赵孟頫的《欧阳修秋声赋》……还包括辽博“和合中国”展上展出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唯一传世的草书长卷《草书千字文》写在了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长达11米却无接缝,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无接缝宣纸,仅纸张本身就是国宝级的文物。

  这件《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40岁时所写,他一气呵成,运笔走势凌空自如,具有自然的、富有音乐感的气度,极尽奔放驰骋之态。宋徽宗的字可以说是“字中有画”的极致体现。

  书画保存不易,因此书法家所处的年代越早,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越少。相比于刻本,真迹也就是墨迹本更加珍贵。碑刻过程中,很难体现书法运笔的一些细节,比如飞白、连带关系,而在墨迹本中,人们更容易了解书法家的书写过程、书写速度,通过这些细节去学习用墨、快慢、笔力、笔势等。

  图鉴:

  欣赏一幅中国绘画,一看内容,二看技法,三看艺术水准。此外,印章、落款、题字也是判断作品年代、真伪的重要因素。

  技法:欣赏一幅中国绘画,要由远及近,看视点、意境、色彩、笔法、墨法,其中用来构图的视点是不固定的,用来造势的意境需要用心体会。

  印章:元代开始,中国绘画的画作上开始钤盖印章,不仅仅有作者的,更有收藏者的,收藏者可以以此表明所有权,也可借此“留名”。

  落款:中国绘画中书写画家的名款叫作“落款”,一般包括作者的姓名别号、日期等信息,上面要钤盖印章。许多鉴赏家看书画,首先要看落款。

  题字:中国绘画上除了画家的名款,还可以写其他的题字:可以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文字,内容要与画面有联系,书法要与画面和谐统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

  宋 摹本 纵51.8厘米 横148厘米 原画由唐代画家张萱所绘。

  文物档案:

  《簪花仕女图》:

  唐代周昉以画仕女图闻名,他的《簪花仕女图》描画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千字文》:

  这是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狂草书法作品,内容为南朝大臣周兴嗣创作的《千字文》。作品在保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写得迅疾威猛,气势浩荡,一泻千里,有“舍我其谁”之势。

  《瑞鹤图》:

  这是北宋徽宗赵佶的画作,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姑苏繁华图》:

  这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全长12米多,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据统计,画中有4000余人、50多座桥,许多地点今天仍能找到。

  文物小课堂:

  中国画: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专家支持: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 董宝厚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