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古韵

  

  金质龙纹带扣

  升仙壁画

  铜承旋

  本报记者 张 颖 专家支持 大连汉墓博物馆馆长、大连考古所所长 张志成

  大连汉墓博物馆

  场馆介绍

  大连汉墓博物馆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营沙路,始建于2009年,2010年10月开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展览面积1700平方米,内设遗址展示、文物陈列、临时展览等功能区。馆内现有藏品3156件(套),其中三级以上文物96件(套)。基本陈列以大连汉墓为主体,通过遗址复原和墓中出土文物的展示,揭示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

  必打卡的三个理由

  壹

  零距离体验汉墓原貌

  大连汉墓博物馆是在汉墓遗址基础上加盖而建,走进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了一座地下宫殿、一个恢宏的考古现场。大连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共在这里发现墓葬200多座,出土文物3200多件。经考证,这些墓葬属于西汉和东汉,延续时间长达300年左右。

  贰

  破解千古历史谜团

  专家推测,大量汉墓的发现,说明汉代时大连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人口已经比较稠密,经济也很繁荣了。但是在营城子地区为什么只有汉墓而没有其他朝代的墓,为什么只有墓而没有城的遗址,营城子之“城”到底在哪里,专家走遍了附近村落,但城市遗址之谜至今仍未揭开。

  叁

  两千年前的古人吃什么

  2006年,营城子汉墓出土了一件陶制四合院随葬品,这是汉代当地民风的直观体现。院子里有正楼,有粮仓,门口有狗,院内养猪,甚至连猪槽、水沟都完整保存,可以确定当时的动物性食物与现在没什么差别。而粮食作物差别更小,考古发掘证明我们所常吃的粮食在2000年前的大连地区都已普及。

  博物馆印象

  背靠青山,面朝大海,大连汉墓博物馆地理位置极佳。绵延十余里的汉墓群是营城子地区的一大特色,墓葬原址即是博物馆展陈一部分。

  来大连汉墓博物馆参观,可以看到具有海滨特色的贝墓原型,可以感受大连地区汉代时期丧葬习俗,可以追溯汉代时期大连百姓安居生活的样貌。在距今1.7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大连地区繁衍生息,至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海运通道的开辟推动了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

  在营城子地区的汉墓多为砖砌结构,呈“山”字形,建有主室、套室、前室和侧室。汉代的厚葬文化在一处展览中还原的墓葬场景里得以呈现:砌筑墓室的青砖很讲究,砖的一端饰有环形纹、羽纹、方格纹等图案,有的砖还被涂上红色、黄色或白色等颜色,这样砌出来的墓室看起来富丽堂皇、绚丽多彩。而墓室采用的交错叠压的建筑工艺,使得汉墓又特别坚固持久,以至于跨越千年仍不塌不漏,可见古人智慧的高深和技艺的精湛。

  博物馆中有两块方形的出土于西汉墓葬的贝壳墓框架,时间跨越近两千年仍能清晰地看到贝壳的纹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连先民将这一理念融入了墓葬文化之中。

  镇馆之宝

  金质龙纹带扣

  所谓“带扣”就是古人腰带上的锁扣,相当于现在的“皮带头”。这件仅有9.5厘米长的黄金饰品上雕有10条龙,一条大龙盘踞正中间,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9条小龙环绕两侧,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汉代龙纹金带扣中龙纹最多的一件,是一件难得的汉代金器精品。

  铜承旋

  这是一件汉代贵族宴饮时的重要器皿,“承旋”即“案”,其上常置一尊,为东北地区首次发现。此铜承旋呈圆案状,盘较浅,下有三足,为人面熊身,作蹲坐顶案状,盘面手工錾刻的《仙人神兽瑞禽图》,图案繁缛,线条精细,雕刻精美,显示了墓主人的高贵地位和身份。

  升仙壁画

  《墓主人升天图》又称“升仙壁画”,堪称是营城子汉墓艺术品中的精品壁画,由两部分构成,上部以墓主人为主体勾画出“升天”的虚幻场景,墓主人头戴三山冠,身着长袍,腰佩长剑,拱手于胸前,长袍及底处有云气围绕。在他身后有一侍者,手托长盘。墓主人的前方是一位人格化的神,正与墓主人交谈。画面下部有三个人物,面向左侧,分别为伏拜、跪拜、立拜三种姿态。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