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仁先墓志 墓志的志石与志盖为砂岩材质,正方形。盖中央阴刻汉字楷书“大辽国尚父于越宋王墓志铭”,四坡面阴刻十二生肖神像,四角阴刻牡丹花枝。志盖内侧刻契丹小字,全文约五千余字。志石正面书刻汉字,楷书,三十七行,共一千四百多字。契丹小字与汉文志文不是对译,而是各自独立成章,是研究契丹小字的重要史料。(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牡丹花枝图案
龙首生肖图案
兔首生肖图案
耶律仁先墓志示意图
本报记者 谭 硕 文并摄
本期导读
辽代皇族耶律仁先家族墓地位于朝阳北票市小塔子乡莲花山,如今墓垣遗迹犹在。这里出土的耶律仁先墓志志石与志盖上分别刻着汉文和契丹小字(辽朝官方文字),讲述耶律仁先的生平往事,部分事迹反映了辽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弥补了史料记载不详的缺憾。尤其墓志中有契丹小字5000余个,对研究契丹文有重要价值。
壹
墓志盖内侧发现五千余契丹小字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英雄——大侠萧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主持发掘耶律仁先墓时,对《辽史》、耶律仁先墓志及金庸《天龙八部》中的相关章节进行了比对,认为耶律仁先是萧峰原型。
史料记载,耶律仁先(1013-1072年)是辽代皇族,辽代中后期辽兴宗、辽道宗两朝的名臣。他精通兵法,功勋卓著,被尊为大辽国“尚父”“于越”。
“尚父”是皇帝尊礼大臣的称谓;“于越”是辽朝的最高官名。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耶律仁先的尊贵地位。
耶律耶先家族墓地位于朝阳北票市小塔子乡莲花山,历史上曾被多次盗挖。1983年5月,省考古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探出14座墓葬。耶律仁先墓中出土了既有契丹文又有汉文,且契丹小字最多的墓志。
冯永谦告诉记者,耶律仁先家族墓园规模庞大,墓园后部分半山处为墓葬,前部分为建筑基址,这对辽代墓园制度与建筑布局等研究是极为重要的资料。此外,在墓葬排列顺序方面也有新发现。辽代墓葬礼仪制度受汉文化影响,一般长辈的墓在后边并处于高位,但耶律仁先之子耶律庆嗣的墓在耶律仁先墓的右后方且在山坡上的较高处,这种排列方式,在以往发掘的辽墓中没有见到,对辽代墓葬的研究是十分珍贵的材料。
“耶律仁先墓有明显的被盗痕迹,所剩遗物很少,且较残碎。墓中原随葬物之多之贵重,属于厚葬。这一点与《辽史·耶律仁先传》记载的‘遗命家人薄葬’不相符。”冯永谦说,“但最重要的是,墓中出土了耶律仁先墓志。”
冯永谦回忆,耶律仁先墓志处于墓室的前部。当时,他用手电筒当光源,看到墓志盖上刻有汉字“大辽国尚父于越宋王墓志铭”,证明墓主人为耶律仁先。
辽宁大学历史学部研究员齐伟告诉记者,辽代的墓志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为可贵的是,在墓志盖的下面刻有契丹小字墓志铭,多达5000多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辽代契丹小字最多的墓志。志文中出现许多新的原字,非常难得,对推动契丹文研究起到重要作用。”齐伟解释说,《辽史》是元代人编纂的,粗疏简陋,许多重大史实语焉不详。而辽代石刻的整理和研究一直都是史学界关注的重点。
齐伟说:“耶律仁先墓志汉字篇清晰地记载了耶律仁先一生的主要事迹,同时也反映了发生在辽兴宗和辽道宗统治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可与《辽史》相印证。”
贰
维护辽朝边疆稳定的名臣
耶律仁先出身皇族,19岁入仕。在朝40多年时间里,他6次为将,5次封王,深受辽朝皇帝器重。辽兴宗曾赞曰:“唐有大亮(即唐朝大将李大亮),我有仁先,古今二人,彼此一时。”
据墓志记载,兴宗曾派耶律仁先为主帅,统兵迎战5个部落。耶律仁先以守为攻,巩固了边疆的安全。此外,墓志中还记载,当时辽燕京属县香河县民李宜儿迷惑百姓、自己称帝反抗朝廷之事。耶律仁先奉兴宗之命平息了叛乱,兴宗赐诗:“自古贤臣耳所闻,今来良佐眼亲见。”这事与《辽史》记载相符合,证明了耶律仁先对维护国家稳定作出了贡献。
辽道宗咸雍五年(1069年),草原部落阻卜又一次叛乱。道宗皇帝命耶律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讨伐。耶律仁先墓志汉文篇记载:“命王(即耶律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往讨之,斩首万余级,俘其酋长图没里、同瓦等。”这段记载与《辽史》记载相互呼应。《辽史·耶律仁先传》中还提到耶律仁先骁勇善战,采取剿抚并用措施,“仁先逆袭,追杀八十余里”,使辽代西北地区得到稳定。
齐伟说:“在平定内乱问题上,耶律仁先可谓有勇有谋。”一个典型例子发生在辽道宗时期。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十九日,道宗前往太子山秋猎,皇叔耶律重元父子趁机起兵谋反,在滦河围攻道宗行宫,史称“滦河之变”。据相关史料记载,叛乱初起,道宗束手无策,一度想要逃离。耶律仁先等大臣说服道宗做好迎敌准备,急速组织平叛力量。他一边组织抵御,一边派人向外求援。他与南、北院大臣同心协力,率宿卫士卒数千人御敌,射杀了耶律重元之子涅鲁古,乱了叛军阵脚。然后召集距离行宫最近的萧塔剌率军应援……在君臣合力反击下,叛乱以耶律重元自杀而宣告结束。因平定叛乱有功,耶律仁先被道宗尊称“尚父”,晋封“宋王”,并获得北院枢密使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仁先在兴宗时期曾赴宋朝谈判。墓志提到:“重熙十一年(1042年)大兵南举,宋国遣奏乞固旧好,命王(耶律仁先)使之。故太尉刘宋公为之副。”说的是辽兴宗以强兵压境,命耶律仁先和辽代著名汉人、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通过谈判,所争议的“十县之地”仍归宋所有,宋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向辽“年增绢一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此后,宋辽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直至辽国灭亡。
叁
重要且独特的契丹文字研究史料
出土的契丹文墓志中,耶律仁先墓志以刻有5000余个契丹小字成为迄今为止发现契丹小字最多的墓志,也成为契丹文研究的重要史料。契丹文专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教授吴英喆认为,耶律仁先墓志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社会价值。
据吴英喆介绍,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包括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是辽朝官方使用的文字。据《辽史》记载,公元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制契丹大字,随后太祖之弟耶律迭刺创制了更容易学习的契丹小字。契丹字从创立之初沿用到金朝,直至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金帝明令废止契丹文字。依据目前研究结果,从字形上,契丹文字脱胎于汉字,是以汉字的笔画形体为基础,通过增损笔画创制的文字,是表音文字。
“耶律仁先是辽代赫赫有名的重臣,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5000余个契丹小字墓志铭本身就反映了其地位之高。其字数之多远超皇帝皇后的墓志铭,规格上是否合规,又为何如此之多,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吴英喆说,“同时,墓志起源于汉文化,耶律仁先墓志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证明。”
吴英喆说:“目前已知的契丹小字有5万个左右,耶律仁先墓志上就有5000多个小字。字数多,里面的新字形就会多,新组合字也会比其他墓志多,这种独特性具有重大价值。”吴英喆也指出,目前契丹小字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未来更多的相关史料的发现,我们也有可能辨识出契丹文,读懂曾经的历史。
手记
契丹小字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谭 硕
契丹文研究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围绕契丹文字研究,我们特别采访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教授、契丹文字专家吴英喆。自1996年硕士研究生阶段,吴英喆就开始了契丹小字的研究。在他看来,这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也是一次对话历史的时间旅行。
“契丹文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同时‘跨界’历史学、文献写、语言学、汉语音韵学。”吴英喆说,“从研究方法论来说,我们以演绎推论法开展相关研究,这是科学研究的最根本、最基础的一个方法。例如一个契丹字,我们先提出假设,然后放在具体的客观语境里,去检验,去进一步论证。全部对了,那么这个观点是对的;如果80%对了,我要对早期的假设进行修改,不断调整;如果说错了,那就需要重新假设,重新检验,重新定义,重新定论。这一切都需要研究者不停地去努力。作为一门学科,契丹文的解读也在一代代人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并发展着。”
古文字犹如天书,契丹小字研究更像是一场接力赛。2022年6月21日是契丹文字出土100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回顾了我国契丹文研究历史。他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专家已经用比较法解读出一批契丹小字,此后契丹文研究一直延续,有许多新字被解读出来,并不断补正《辽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9月“契丹文字研究小组”成立,1985年,专著《契丹小字研究》出版,把契丹文字的解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吴英喆承认,目前契丹小字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他回忆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选手,可以接过契丹文研究前辈们的接力棒。刚开始学习时,契丹文专家陈乃雄给他整整讲了一年时间的《契丹小字研究》,他受益匪浅。在学术交流上,他也获得了清格尔泰、刘凤翥等导师的帮助。
从事了近30年的契丹文研究工作,如今,吴英喆正带领年轻的契丹小字研究者们继续着这份研究事业。吴英喆认为,今天我们解读古文字更像是一场计时赛,考验着研究者的综合能力。目前,吴英喆团队通过建立契丹小字相关数据库以提升字母组合规律研究工作。同时,团队也在尝试建立一个研究系统,包括字音、字形、大字小字对应关系以及词源研究等几个方面,希望能探寻契丹小字的语音语法规律,尽早实现契丹小字字母的完全解读。他告诉记者:“语言研究的内核是人文,契丹文是我们北方土地上最接地气的文字文化,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这片土地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与1000年前的古人‘对话’,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发生过什么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更加懂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更热爱这片土地。”
制图 隋文锋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