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调“旺”汪家沟

人均耕地不到2亩的小山村实现年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集体攒下60多万元家底——

调结构调“旺”汪家沟

  秋日的上午,温暖的阳光照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土口子乡汪家沟村养鹿场。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只因种的、养的东西变了,村民的收入就上来啦!”正在现场查看的抚顺市委统战部驻汪家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俊告诉记者,“眼下,大一点儿的鹿茸能卖到四五千元!”

  汪家沟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一条宽阔的马路穿村而过,直通县城。

  “全村1005口人,有1万多亩山林,但人均耕地不到2亩,以前靠种玉米、养猪养鸡生活,村民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是省级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坤说,“自从2014年市委统战部驻村帮扶后,通过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我们终于找到了致富门路,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到周边一些种植养殖业发展得好的村考察后决定,立足汪家沟村生态良好的优势,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种植优质水稻、中药材,放养柞蚕,养殖梅花鹿。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坤领着村干部和少数村民率先改种新品种。两年下来,村民看到种植优质水稻和中药材确实能多挣钱,也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村优质水稻发展到800亩,中药材种植发展到455亩,近一半耕地调整了种植品种。

  “就拿现在的行情来说,种‘稻花香’水稻和中药材,每亩地分别比种玉米多收入700多元和3000多元。”李俊说。

  清原县盛产马鹿,“清原马鹿”曾远近闻名,汪家沟村也有两户村民养殖过马鹿。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汪家沟村柞树资源丰富,而柞树叶是鹿的主打饲料,同时村里有懂养鹿技术的土专家,便决定成立养鹿合作社,带领村民养鹿。

  汪家沟村从2019年养殖42头小鹿开始,目前已发展到181头。截至今年上半年,养鹿已经为村集体和养殖户带来近40万元收入,远远超过养猪养鸡的收入。

  “咱村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甜头!现在,除去在外打工的,留在村里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能达1万多元,这当中种水稻、大豆、玉米能收入5000多元,种中药材收入3000多元,放养柞蚕收入3000多元,另外村集体也攒下了60多万元的家底。今年2月,村里还拿出20多万元给大伙儿分红。这对以前的汪家沟村来说,做梦都不敢想啊!”李坤说着,黝黑的脸上泛起兴奋的红光。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