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生活比牡丹花还要美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广大老年人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

  日前,记者采访沈阳市牡丹社区时发现,这个已经建成30多年的小区内,不仅楼龄老,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较深,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4600多人,占比高达40%,且独居、空巢老年人居多,吃饭难、照料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牡丹社区探索出居家养老新模式。

  便捷化,养老服务送上门

  “把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作为一项重要目标,社区专门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老年人不用出社区,就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牡丹社区党委副书记姜琳琳说,牡丹社区作为沈阳市第一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社区之一,目前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了养老食堂、老年活动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房间,为老人提供专业的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

  走进位于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第一时间就被门口的“居家上门服务内容”展板吸引。家政保洁、上门助浴、理发、起居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都有一定的补贴标准。

  姜琳琳说:“我们致力于打造‘一碗汤’距离的养老服务圈,也就是说,汤还没有凉,服务就能送上门。”

  智能化,医疗服务随时享

  每天一大早,社区里的几位大爷大妈都会准时来到社区的健康服务站,量量血压、测测血糖。健康服务站的门医生说,这些检测数据会上传到网上,在居民就医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随时提取相关信息。

  牡丹社区是沈阳市远程医疗服务站的第一个试点社区与附近的医院密切合作,“把线下资源都整合到了线上,给老百姓做到切实的服务,做一些基础的检测,比如血压、血糖、尿酸、胆固醇、心电图等,通过初步的筛查,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可以在线上直接问诊,医生线上解答开药,还可以刷医保,特别便捷,不需要去医院挂号,解决了老百姓就医拥挤和等待排队的问题,在家不出门咱就能得到很好的预防、治疗,特别便民。”门医生一边熟练地操作设备,帮居民量血压,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说,有一位患有高血压的奶奶坚持每天到健康服务站监测,随着血压波动线上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观察和治疗,这位奶奶的血压已经趋于正常

  康复理疗室,记者还见到了正在康复理疗的张阿姨。“最近腿脚不轻便,做理疗可以缓减一下静脉曲张的老毛病。”以往看病、做理疗康复,都要去医院,不方便而且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现在社区的医疗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让居民得到了更多的便利。

  适老化,硬件设施跟得上

  中午时分,社区食堂一派热闹景象。大爷大妈们早早地排起了长队,有的在食堂就餐,有的带着餐盒打饭回家吃,社区还有送餐上门服务,解决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的一日三餐。

  当日午餐的菜单很丰富。81岁的李大爷说,自从社区食堂开了后,他就天天过来打饭,“以前一个人在家不好做饭,经常凑合着吃,吃剩饭现在有惠民餐厅,每天都能正儿八经地吃饭了,不愿动时,工作人员还能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家里,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姜琳琳介绍,食堂的厨师经过专业培训,注重营养搭配,色香味俱全。如今,社区食堂每天有近百人的流量,还有不少老年人申请了订餐服务,每天中午二荤三素一汤,老年人可享受优惠价格

  走出食堂,环顾四周,园区内几乎都是适老化的设施:定制的休闲座椅,结实、稳固,后面的箱子里装上土,还能种花;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各类健身器材;每处台阶都设置了斜坡,方便轮椅通行。正是因为这些适老化的设施与服务,我们可以在牡丹社区看得见那么多晒太阳的老人家,不论是悠闲锻炼身体的,还是坐着轮椅的、搀扶着行走的,都不鲜见。他们笑着说:“我们的新生活比牡丹花还要美!”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