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晓丽 栾溪
走进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的红梅文创园,仿若穿越了一段旧时光。工业复古的红墙、锈迹斑斑的路牌、潮流个性的艺术涂鸦……复古与时尚,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特立独行,都在这里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它藏匿于喧嚣繁华的都市中,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艺术与文化创意在这里找到了根脉,老厂房也因此焕发了勃勃生机。
这是老厂房的新生
一切要从红梅味精厂说起。
作为餐桌上的配角,红梅味精承载着几代沈阳人的记忆。红梅味精厂的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62年,其正式更名为“沈阳味精厂”,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味精厂。上世纪80、90年代,红梅味精是国内味精生产的龙头企业。1997年,红梅牌味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味精行业的首个驰名商标,也是沈阳市乃至全东北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东北三省驰名商标的空白。
在老沈阳人的记忆里,家家户户做饭时,几乎都要用到红梅味精;外出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极佳礼物也是红梅味精。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更迭,曾经象征繁荣的烟囱林立,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80多年后,红梅味精厂旧址只留下6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和13处遗存工业厂房,凝固了沈阳乃至东北特有的工业历史和文化。
2018年,沈阳万科获得原红梅味精厂旧址租赁使用权限,着手创建红梅文创园,从这时起,红梅老厂房获得了新生。
这是文化产业的苏醒
怎样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怎样将老工业基地工业文脉与满足新时代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相结合?
2019年开始,改造团队按照“留修改扩”原则,对红梅的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采取修旧如旧、原址改造、历史风貌重现等手段,对红梅旧厂房内不同类别的建筑进行修复加固,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建筑风貌,并通过下挖、复建等方式恢复建筑空间。
今天,我们走进红梅文创园,曾经沧桑的13处遗存工业厂房已经华丽转身,在保留部分斑驳历史痕迹的同时,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里生机勃勃。这里有新潮的餐厅、现代的咖啡馆、韵味十足的茶社书坊,有国内唯一一家以味觉为主题的博物馆,有最具活力的音乐空间“原料库”,有别致有趣的艺术展和文化沙龙……所有的一切聚集在一起,使得红梅文创园不仅富有现代文化气息,而且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加持下,文化旅游产业初见成效,创造年产值近15亿元。
这里成为最美打卡地
从保持原状的大门到旧铁轨与木构架的月台,从原料库到发酵艺术中心,从镜花水月水系到味觉博物馆,还有星星点点散落在园区里的茶社、咖啡店、小酒馆等各式精致小店,来这里打卡留念的年轻人真不少。
闲暇时光,约朋友到红梅文创园拍照打卡,或者买一杯咖啡,四处逛逛,或者到网红小酒馆小酌,谈谈人生理想,或者一起看艺术展,一起听音乐,沉浸于艺术……这些就是当下年轻人愿意到红梅文创园的理由。
最值得一提的是1号楼“原料库”,位于整个厂区的东南角。这座老建筑始建于1939年,是当年味精厂大量储存原料的地方,被评为沈阳市三类历史建筑。而今天的原料库,则吸引着文化新能量。走进其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室内音乐现场,每年引入音乐类演出多达300余场,且场场火爆。
往昔,红梅味精厂以味精调味舌尖。今时,华丽转身的红梅文创园将通过历史辙印的延续与多元文化的传播,为城市调味,浇灌美好未来。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