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博物馆:展现大国制造的历史记忆

  记者 周艺凝 张晓丽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上百个创造中国工业史“第一”的老藏品,都完好保存于这座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成为了解中国工业故事的不二窗口。

  老工业城市 情怀拉满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文化的深度、广度、厚度,沈阳市作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铁西区更是凝聚了百年工业的发展史,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遗存资源,中国工业博物馆便是沈阳这座英雄城市“底色”的典型代表。

  中国工业博物馆原址为沈阳铸造厂北厂区,早在2007年,原沈阳铸造厂面临搬迁改造,也是在这一年,铁西区政府将其工业遗产进行了整体保护、活化以及合理再利用,成立了铸造博物馆,2011年在其基础上改扩建,成为了现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国内开办较早的工业类博物馆。目前,展馆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藏品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67件,三级及其他文物342件,2023年预计游客量达到60万以上。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了沈阳这座工业城市振兴的足迹,也再现了沈阳老一代工人的故事。

  走进展馆序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铜质浮雕——铁流凝变,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题材青铜雕塑,称得上是博物馆的灵魂,雕塑以车间生产为场景,钢水飞流直下又飞溅而起,工人们充满干劲,斗志昂扬,再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出炉时恢弘磅礴的气势。

  脚下的铁板从馆外延伸进来,每块上面都记载着一个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中国工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馆内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冶金馆、汽车馆、铁西新区十年成果展等展馆、展区。其中,铸造馆基本保持了原铸造厂翻砂车间原貌,将当年铸造厂的恢弘场面直观地呈现在游客眼前。

  新融合改造 深入人心

  中国工业博物馆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肩负着讲好文物故事、传承工业精神、弘扬工业文化的使命,是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文化阵地。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博物馆全力打造传统节日主题民俗活动,根据不同的节日习俗设定活动内容,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博物馆邀请广大市民参与,一起吟诵歌咏中秋明月和爱国主义的诗歌,制作非遗剪纸、手工灯笼还有象征幸福团圆的冰皮月饼。同时鼓励到场参加活动的游客穿汉服,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节日氛围,“工业+民俗”的跨界融合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工博的又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工博还跟众多高校以及社会团体举办了多场惠民文化活动,“今后,工博也将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打造更多优质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助力。”工业博物馆负责人于泽玄告诉记者。

  中国工业博物馆自2012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了11年的岁月,随着经济持续向好和“博物馆热”的兴起,博物馆游客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为了今后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计划对馆内展陈内容、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通过更多展品和高科技展示手段,丰富游客的互动体验,同时也会引进多种业态经营,比如水吧咖啡区、文创产品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