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这些骗术千万别信

有“内部渠道”可提前查分,AI监测到作弊成绩作废,警方提醒——

高考结束后,这些骗术千万别信

  本报记者 刘乐

  “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条关于招考的内容,还想进一步了解情况,于是就私信了发布账号,没承想一步步掉入了‘内部指标’提前录取的陷阱……”回想起几天前自己的经历,大连市民周女士后悔不已,“目前已报案,警方正在全力追查。”

  高考已结束,考生将进入高考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阶段,一些诈骗分子也就此嗅到了“商机”,“内部渠道”提前查分、“内部指标”提前录取、助学金账户激活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诈骗分子利用考生急于知晓成绩、渴望理想录取的心理实施诈骗,较为常见的是‘提前查分’‘内部名额录取’等骗局。”据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新型犯罪侦查作战大队教导员赵子骥介绍,不法分子会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拟查询成绩网址,声称有“内部渠道”可以提前查分,一旦点击链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还有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招生老师或中介,以“补录”“扩招”“预留名额”为名,要求家长缴纳高额费用,承诺可帮助孩子进入理想学校,实则骗钱。

  赵子骥和同事们反复提醒考生及家长,高考分数有严格的公布流程和时间,查分要认准官方指定平台。收到不明查分链接短信,一律删除,切勿点击。需要提醒的是,所有高校(含军事、公安、艺术类)招生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根本不存在任何“内部指标”“预留名额”,凡是以招生为名要求提前缴费的,必是诈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地还出现了短信通知考生“AI监测到作弊成绩作废”的新骗局。

  “今年,我市首次启用高考智能考场行为分析系统,诈骗分子趁机利用这个信息进行诈骗。”据铁岭市公安局刑侦局反诈支队二级警长崔伦浦介绍,近期有不少人收到所谓来自“教育考试院”的短信,称AI监考检测到考生在高考中有斜视偷看附近考生答题卡的行为,成绩记为0分,如有疑问可回复电话或点击链接查询。可一旦回拨电话,诈骗分子会以“消除作弊记录”“恢复成绩”为由,要求考生转账缴纳“保证金”“手续费”,进一步骗取钱财。

  各地“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高价服务骗局也较为频发,不法分子宣称掌握内部数据、AI精准预测,故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实则是利用公开信息或进行概率游戏。即使在志愿录取后期,考生及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花钱补录”名额、伪造“录取通知书”、助学贷款、助学金类诈骗等也较为常见。

  此外,眼下很多考生为了充实假期、积累实践经验,会找一些暑期兼职来做,这期间也要擦亮双眼,谨防陷入“高薪轻松”诱饵骗局。不法分子以“游戏代练”等为诱饵,前期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期以“任务升级”“解冻资金”等理由要求不断转账,直至拉黑。

  辽宁公安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高考期间信息繁杂,遇事应多与学校老师、招考办沟通核实,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信息。一旦发现被骗,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案。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