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限操作”成为作风标尺

  万应慧

  当前,在很多繁重而琐碎的工作面前,需要我们敢做“跳起摸高”的先锋,而不是“及格就行”。不仅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更要直面“挑战区”,持续向“目标区”迈进,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高质量完成工作,需要“上限操作”。这虽然不是一种严格的考核指标,但却是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是一种精神境界。

  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知道上限要求,却怕给自己找麻烦,图省心、省事,往往满足于“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基本上可以了”,甚至这种心理成为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的“干事哲学”。表现为思想松懈、自我要求低、不认真负责、不担当作为,在底线边缘“擦边”,这在本质上也是思想的“总开关”不严实。结果导致很多工作停滞不前,不仅严重影响工作质效,更危害群众利益。一旦“差不多”,就会“差很多”。

  “上限操作”和“差不多”心态,“一上一下”看似两条平行线,其实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辩证关系。“一上”是“优秀线”,追求的是境界,就应当不断强化党的观念、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情操。“一下”是“及格线”,不应当被向下突破。思想滑坡会导致底线崩溃,底线失守则意味着作风褪色。高标准一旦牢固确立,坚守底线就会变成自觉。

  “上限要求”来自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这一过程中,摒弃“差不多”心态,既是作风要求,更是责任担当。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坚定信仰、守住初心,就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就是讲好规矩、守好纪律。

  “上限操作”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以最高标准为参照系,把“优秀”当作常态,将“卓越”视为目标,成为一把作风标尺。

  党员干部要牢牢树立“铁规矩”“硬杠杠”意识,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主战场上,实现从“过得去”向“过得硬”的跨越,以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逢山开路的闯劲、甩开膀子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促改革、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