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义双
核心提示
决战决胜,抚顺上下,众志成城,以拼的姿态攻坚克难,争先进位。
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实现倍速增长。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关爱企业行动走深走实。
央地合作深度融合,抚顺石化80万吨/年乙烯扩能、辽河油田20万千瓦风电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以“智改数转”赋能传统产业,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实施十大产业集群突破提升行动,重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提升稳步推进,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抚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快进键”。
谋与进
炎炎夏日,抚顺各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为抢工期,工程建设人员争分夺秒,挥汗如雨。
备受瞩目的沈佳高铁长白段正在进行联调联试。“开工建设4年来,仅在抚顺本地采购的水泥、砂石等材料就超过30亿元,带动就业上万人。通车后,抚顺站将具备始发功能和开行沈抚城际高铁条件,终点到达北京、上海等城市,将极大地吸引投资和游客。”抚顺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赵永强说。
与此同时,在抚顺石化公司年产80万吨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及能效提升项目现场,500多名施工人员分散在不同的工区加紧施工。
项目副经理段勇告诉记者:“3月1日开工以来,大家连班干,高峰期有5000多人参与建设,目前项目总进度已完成24.1%,明年6月全部投产。”
该项目是抚顺石化抢占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可生产聚乙烯瓶盖料、高洁净大中空料等高端产品。“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抚顺石化烯烃厂党委书记苗立新说。
同样,抚顺新钢铁高炉改造、龙岗山滑雪场、抚顺高新区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也在加速建设。1月至5月,抚顺市开复工项目354个,同比增长4.7%。
“没有项目就没有未来!”抚顺市主要领导反复强调项目建设对抚顺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今年以来,抚顺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紧盯目标,强化措施,四大班子齐上阵,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网格化管理服务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
“我们坚持专班、专题、专项推动,在环评、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上开辟绿色通道,在融资、用能、用地等要素保障上全力支持,着力打通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堵点、难点。”抚顺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晓东说。
为推动在项目总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抚顺市组建由市国资集团与行业牵头部门形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精准“把脉会诊”,指导包装策划,形成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一批、前期落实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好局面。目前,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004个,总投资2470亿元。其中,2025年计划开复工项目510个,总投资1112亿元。
落地项目加紧建设,招商项目全力推进。“我们招商组在项目招引、落地、服务中扛旗争先,先后推动4个项目落地开工。”抚顺县招商三组组长田成岩说。
年初以来,抚顺市及各县区相继出台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开年“第一会”上,对全年招商工作进行部署,四大班子领导包保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同时,积极发挥12个市级产业招商专班和41个县区招商组的核心作用,实行周调度、月评分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实现签约项目259个,签约额294.16亿元,落地项目84个。
育与转
6月19日,抚顺高新区中试孵化基地,橙子(辽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现场展示了900平方厘米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产出电能。
“用我们研发的材料生产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柔、透、绿色环保等优点,既能应用于室内窗帘、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场景,也能够为便携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能源支持,市场前景空间巨大。”公司董事长王立安说。
橙子科技的成功“孵化”只是抚顺市积极培育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抚顺市工信局局长郭宝臣告诉记者:“通过实施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工程,绿色制造单位达4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绿色工厂5家,抚顺特钢争创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同时,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立抚顺首个省校企合作委员会,累计建成30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年初以来,抚顺市进一步做深做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实施石化和精细化工等10个产业集群突破提升行动,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不断壮大;世界级石蜡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烷基苯生产基地、国家级石油催化剂基地、世界级过氧化物研发中心等“三基地一中心”加快建设。同时,积极实施关爱企业行动,汇聚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难题。
前5个月,抚顺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5.4%,转型升级动能不断增强。
新与升
“经过科研人员数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找到可替代生产所用原料,每吨价格直接降低3000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原料的性价比。”抚顺齐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李玮说,在当前化工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公司每年拿出4%的收入投入研发新型石油树脂,大幅度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产品远销东南亚。
如果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齐隆化工核心竞争力,那么对道博精细化学品生产有限公司来说,没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企业将举步维艰。这家以生产车用冷却液起家的公司,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生产出替代进口的传统冷却液。
“看到了新能源应用的大趋势,从2019年起,我们开始研发热管理冷缩剂,供应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头部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博说。
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8倍,因而从数十家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守着传统产品,只有被淘汰。”刘博说。
年初以来,抚顺市聚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不断优化企业科技创新全链条保障与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企业共享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基地和中试基地。同时,通过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雏鹰瞪羚企业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1家。
“我们通过在石油及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竞争力。”抚顺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董汉涛说。
实干是最嘹亮的号角。前5个月,抚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排名全省并列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工业用电量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
如今的抚顺,正以“拼”的姿态,闯关夺隘迎捷报。
练就落实的真本领
1.沈佳高铁沈白段 全长430.1公里,其中抚顺段141.8公里,设3座车站。2025年4月25日辽宁段完成铺轨,5月28日全线完成送电,6月1日开始实施联调联试。
2.抚顺石化公司80万吨/年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及能效提升项目 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打造万亿级产业基地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5.8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进度51.8%,到2026年全面投产。
3.抚顺新钢铁高炉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建设2座1400立方米高炉,6月初,顺利完成1号高炉炉壳封顶等多个重要节点。
4.抚顺渼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酰胺聚合物项目 总投资3.8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丙烯酰胺聚合物和5万吨丙烯酰胺产能规模,预计年营业收入12.5亿元,年缴税额4215万元。
浑河两岸高楼林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姜义双
“扑下身子抓落实。”在抚顺采访,时常听到干部这样说,也常常被众多党员干部事不过夜、紧抓快办、穿透式落实的场景所感动。
正是党员干部有了狠抓落实、干事担当的作风,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堆场清理、围挡拆除、燃气管网改造等诸多沉疴痼疾得以解决;也正是党员干部有了这种促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紧迫感,才有了首季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的不俗成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蓝图不去落实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计划制定以后必须狠抓落实,才能达到目标。
狠抓落实,领导要带头。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风向标”,一言一行,群众都盯着,如果领导干部能够走到一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仅能够了解工作进度,现场拍板解决遇到的难题,通过狠抓落实提升工作质效,更能以自身行动感染群众,鼓舞士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狠抓落实,关键是抓实。古语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抓实,就是要在执行过程、重点环节上下功夫,对责任人、工作举措、时间节点、工作质量、考核奖惩等具体事务必须清晰明了,执行到位,杜绝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狠抓落实,还要抓细。抓细,就是要在细节上较真。千里堤坝溃于蚁穴,付出种种努力,却因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没做好而功亏一篑的教训比比皆是。抓好细节,务必要克服浮躁马虎的不良作风,忠于事实,动真碰硬,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眼睛向下,身子下沉。
决胜之战已到冲刺时刻,不容半点懈怠,不许丝毫大意,每名党员干部都能够立足岗位,扛起责任,带头抓好落实,我们的队伍就能无坚不摧!
冲刺下半年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