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35岁门槛 释放人才活力

  北方重工重大部件分厂38岁的李龙(左)正在向徒弟传授测量技巧,在生产一线勇挑重担。 本报见习记者 姜雪 摄

  制表 隋文锋

  本报记者  许蔚冰  王荣琦  李曼  本报见习记者  姜雪

  引子

  招聘启事上刻板的“35周岁以下”一度如同沉重的闸门,将经验丰富却因岁月被低估的劳动者阻挡在岗位之外,成为横亘在职场中的无形之墙。

  然而,坚冰正在消融。破除35岁就业年龄的限制近期在一些招聘公告的字里行间陆续显现,求职者得以重新校准人生坐标。《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上升到39.72岁。40岁上下正是精力旺盛、技艺精熟的黄金时期。国家也明确提出,要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

  逐步破除“35岁职场门槛”,不仅是对宝贵人力资源的珍视与激活,更有助于汇聚各年龄段的力量、弥合劳动力缺口、破解不同行业的用工困局,让经验沉淀为生产力,让技艺传承有依托,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放宽年龄限制,多家企业推出35岁以上应聘岗位

  这并不是几个求职者的幸运转折,而是分布在辽宁多地的中年劳动者群体命运的转机。作为被“35岁职场门槛”拦下的“老将”们,他们都经历过简历石沉大海的焦灼、面试官目光扫过年龄栏时的些许停顿,以及技能无处施展的失落……如今终于迎来了年龄限制放宽的春风。

  6月25日,本溪市地板厂厂区车间的金属粉尘在阳光下浮动,王光平的手指抚过铣刀刃口,指腹传来冰凉的触感。这名38岁的地板调刀师弓着背,将新磨好的刀片卡进机床,动作精准得像在组装钟表零件。入职3个多月来,王光平每周都要在沈阳的家和本溪的工厂间往返,车窗外的风景从盛夏的葱郁渐渐转向仲夏的浓绿,但他步履踏实,“年龄线松了道口子,我才挤进来。”他顿了顿,“不然这会儿,还指不定在哪条路上转悠呢。”

  王光平在地板行业担任调刀师已有20多年,主要工作是根据地板不同规格,更换地板开槽线所需的数十种铣刀。他潜心钻研,指尖磨出了老茧,也磨成了行当里的佼佼者。然而,技艺精进的同时,年岁也在增长,“同等技术下,年轻调刀师更吃香。”无形的压力推着他辗转于沈阳、广州等城市。今年年初,当他带着一身技艺回到辽宁,迎接他的却是冰冷的现实:38岁的年纪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很多招聘启事上都有“年龄35周岁以下”的要求。

  求职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机会寥寥无几。转机出现在本溪市不久前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王光平发现,本溪市地板厂招聘公告的年龄栏里写着“可放宽”。“虽然没写明具体放宽多少,”他说,“但凭我的资历和技术一定行。”果然,面试加实操,王光平沉稳应对,最终成功入职。

  同样的阴霾也曾笼罩过郭文章。在大连永达苏利药业的车间里,47岁的化工单元操作工郭文章不禁感慨:“真没想到,这岁数还能碰上好机会!”他曾因企业破产下岗,那段日子,迷茫无助如影随形。最终是大连市人才市场的一场放宽年龄限制的招聘会,为他的人生转折带来了契机。车间里,像郭文章这样45岁以上的员工不在少数。拥有20多年经验的张跃,双手在机器上操作,口中不忘叮嘱身旁的年轻人:“以前总担心年龄大了没人要,现在企业给了机会,咱得好好干。”

  冰冷的“35岁条款”也曾一次次刺痛43岁的张旭东。原本是沈阳铸锻工业技术骨干的他,在企业破产后辗转求职,简历上闪亮的热工艺专家头衔,却在年龄的门槛前黯然失色。迷茫中,他凭借扎实的锻造热工艺功底,终于等到了年龄限制的放宽,成为北方重工工艺研究部热处理工艺员。新的工作岗位让张旭东倍感珍惜,他从头学起,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淬火提速”。

  招聘大龄人才,企业更看重岗位匹配度

  由于家庭原因,今年42岁的丛晶在3月份选择从北京辞职回到了丹东老家,月底她便顺利入职了孔雀表业,从事老本行行政管理工作。

  “说实话,回来之前我是隐隐担忧的,北京的就业压力太大了,回老家是不是更困难呀!”聊起回老家重新找工作的经历,丛晶感慨万千。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前,她曾特意去了解过当时公司招聘情况,高学历求职者扎堆,年轻面孔比比皆是,“真卷呀,我这岁数还能有市场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丛晶打开招聘软件,将城市切换成了丹东,“孔雀表业”的招聘信息让她眼前一亮,“如果能入职这里,我回家就算是有着落了。”反复核对招聘信息后,她投出了简历。

  没过多久,丛晶就收到了面试通知,“部门经理了解得更多的是我的从业经历、过往成绩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完全没在意我的年龄和身份。”她告诉记者。十几天后,丛晶顺利入职。

  孔雀表业人资部部长温忠周道出了企业的用人关键,“我们招聘更看重求职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能不能把工作做好才是核心。”其实孔雀表业在之前的用人选择上也同样偏向于年轻化,“现在我们会选择四十一二岁的求职者,一个原因是丹东地区的人才资源有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经验所得吧。”温忠周发现,30岁至35岁的员工能力出众,但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成熟度上还有待提升,相较之下,40岁左右的职场人表现得更为成熟稳重。

  正是这个原因,孔雀表业在管理层岗位招聘时,更注重岗位适配性,而不是以年龄为标准,设门槛。

  同样的用工原则也贯穿在张旭东应聘北方重工的过程中。“大龄人才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使用成本确实要高于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但大龄人才的优势也很明显,他们往往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工作团队,在培养成本方面企业不需要投入太多。”北方重工人力资源部部长徐云侠对这种招聘原则有独到的见解,“没有干劲(的话),20岁小伙儿也像已经退休的老头儿;(只要)干劲十足,哪怕你50岁了,仍然是创新路上的奋斗先锋。我们更注重的是这股‘精气神’。”

  政策引导,织密中年就业保障网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指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和用工管理要求,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不合理限制。

  实施意见的出台是为了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人岗匹配更加高效、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在实施意见发布之前,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则企业招聘公告引起了全国瞩目,公告中把招聘条件的年龄直接放宽到45周岁。

  辽宁省将对大龄就业人员等群体持续增强就业援助力度,发挥“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功能,提供近距离就业公共服务。在“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求职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项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和求职信息,提交求职和就业援助需求。指导服务站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优势,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针对包括大龄就业等群体,征集准入门槛低、就近就便的就业岗位精准推送。目前,丹东市和锦州市分别建成“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85个和200个。

  不仅如此,沈阳市还启动了“技能照亮前程”2025年度专项培训行动,56家优质培训机构集结发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课程涵盖电工、焊工、中西式面点师、智能楼宇管理员、中式烹调师、婴幼儿引导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等多个热门工种,助力劳动者突破就业障碍。

  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郑皓认为,放宽年龄限制,逐步破除35岁职场门槛,既是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劳动力供给结构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位徘徊和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长,部分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将持续面临较大缺口,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继续呈现结构性矛盾的现状。放宽年龄限制,能够快速弥合劳动力缺口。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看,相应的新职业往往由两个原本分属不同领域职业的复合或者原职业与新需求的结合产生。40岁左右的群体通过积累行业经验,在行业需求洞察、广泛整合资源和业务工程实践领域相比低龄群体具有显著优势,更善于完成“跨界”职业的复合或是对新需求的达成,能够更快速地将原有经验转化为新领域的生产力,并为低龄群体形成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