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雅坤
“门前的路双向打开,进来方便多了。”9月15日9时,大连庄河市“五金街”商户丛小丽刚拉开店铺的卷帘门,就迎来了熟客。听到顾客的感慨,她赶紧笑着应声:“可不是嘛,路通了,你们愿意来,我们的生意自然更好了。”
丛小丽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自今年8月末“五金街”从单行道调整为双向通行后,她明显感觉街上的车流多了,进门的客流也多了。
这条被当地百姓称作“五金街”的老商业街,在地图上的标准名称为“红岩路”,是指延安路与黄海大街之间长度近1000米的路段。这里路两侧林立着190家商业主体,承载着当地至少30年的商业记忆。
曾经,这条两排道宽的老商业街被规划为单行道,适配着自行车、电动车穿梭的年代,热闹非凡。随着时代变迁,机动车成了出行的主流,加上商户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单行道的适配性问题愈发突出:沿延安路南行的车辆,需先直行、再两次左拐,才能驶入“五金街”。这一路线如同从“△”的顶端先绕左边,再绕底边,才能驶入右边,这一绕就多走了3公里。再叠加路口拥堵、购物渠道多样化等因素,市民不愿来,这条老商业街渐渐没有了往日的活力。
百姓的烦心事,就是城市治理的发力点。今年夏天,庄河当地主管部门关注到了这一问题。然而,道路改造并非施划一条交通线那么简单。主管部门负责人一次次到现场,听商户的难处、问居民的意见。同时,组织交警部门全时段监测交通流量,并结合路段地形、商铺分布进行论证。最终,一条由“单”改“双”的交通优化方案确定下来。
“这里增加的禁止左拐标志,能避免交通拥堵、降低事故率。”庄河市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姜皓川指着红岩路与延安路交叉口的一处标志说。改造过程中,当地通盘考虑周边交通的通行效率与安全,重新施划道路标志标线,并对周边的交通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同时,管理层面同步跟进,交警加密巡逻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今再走“五金街”,车辆双向有序穿梭,拥堵少了,市民出门快捷了,沿街190家商户门前,南来北往的客流明显多了。
一条交通线的调整,疏通了道路,连起了民心。庄河这条老商业街的焕新,既是一次交通微循环的优化,也是基层治理聚焦民生痛点、践行精细服务的实践。当城市治理随着时代变、跟着群众需求转,便能于细微处提升城市温度,划出民生“幸福路”。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