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穿越75年的药香——沈阳药科大学为抗美援朝战场输送军药学员

  记者 张颖 栾溪

  淡淡药香,犹如跨越75载时光的信使,将沈阳药科大学与抗美援朝战场紧紧相连。

  如今,裹挟着烽烟与炮火的声响早已远去,这缕药香依然是沈阳药科大学校园里镌刻着家国记忆的图腾。75年前,无数志愿军战士高唱着战歌,跨过鸭绿江,用血肉之躯筑牢前方阵地;深处大后方的沈阳药科大学校园内,一群有志青年,以笔为枪、用药做盾,护卫着前方战士的安危。

  今天的沈阳药科大学校园是那样的静谧,学子们坐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愉悦地交谈着。他们知道,哪有所谓的岁月静好?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又一次循着历史的痕迹,在校园里寻找那段烽火记忆。

  160名军药学员支援朝鲜战场

  “沈阳药科大学的校史里有一段山河与信仰的故事,这段红色记忆早已成为沈药人的精神血脉。抗美援朝期间,沈阳药科大学受军委卫生部委托,接收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军药本科学员和药剂士班学员共160人。这些人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行走的药箱’,拯救了无数战场上的伤病员,保障了前线战士的生命和健康。”沈阳药科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海霞说。

1953年,军药药剂士班第一期(受访者提供)

  1951年5月,与沈阳的春天一起到来的,还有160个年轻的、鲜活的面孔。他们怀揣一腔热血,情绪高昂地走进沈阳药科大学校园。

  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东北,要为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海霞说,校史里记载,这160位军药学员是1950年12月参军参干的学生,先在中国医科大学经过政治学习后,才来到沈阳药科大学接受代培。

  在沈阳药科大学,他们把课桌当作战场,通过药剂学理论的学习,践行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誓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姚新生是当年这160名学员之一。那段烽火记忆是他最深刻的印记,他曾回忆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与二哥一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家乡跨越千里来到东北。在这里,我学习军药学知识,为前方战士们提供医药保障。”

  “药剂试管里,那些不同颜色的药液,牵绊着战士们的生命安危。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搭建起生命屏障,就要把所学专业融入国家大义,只有这样,青春才能绽放溢彩。”多年以后,姚新生说起那段历史仍颇多感慨。

1955年 代军委培养的药剂专业学生毕业纪念(受访者提供)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抗美援朝的光荣历史,值得每一位沈药人骄傲和自豪。”王海霞自豪地说。他介绍,沈阳药科大学共有五位教师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其中三位老师还获得了2020年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75年过去了,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的红色基因,仍在广大学子身上代代相传。

  王海霞说,目前还健在的李岩、王学柏、马克明三位老师,是那段历史最鲜活的见证者。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来到学校,给学子们讲述战场上动人心魄的瞬间、战友们英勇无畏的感人场面。

  对学生们而言,他们就是最生动的“思政课”老师。

  “学校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赴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赴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参观实践活动,还录制情景微视频,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我们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创新做法。”王海霞说。

  李维老师说起抗美援朝的往事时,声音总会不自觉地颤抖,情绪里藏着跨越七十余年的激荡。1952年年初,年轻的他奔赴朝鲜战场,作为一名步兵,主要负责在阵地上观察敌机,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给上级。经过炮火洗礼后,他回到祖国,来到沈阳药科大学工作。

  “想到那些为国牺牲的同志,我心里就难受。”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末了又会红着眼眶补充,“也得感谢党和国家,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而李岩老师的故事里,藏着志愿军“钢铁运输线”的峥嵘岁月。他曾历经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1951年3月8日,又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成为汽车部队的一员,守护着那条“打不垮、炸不烂”的生命线。“美帝国主义把除了核武器之外的杀伤性武器都用上了。”回忆起当年的艰难,他语气沉重却难掩自豪。他和战友们就是这样,在枪林弹雨中把粮食、弹药送往前线,把受伤的战友护送回后方。

  可即便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些老战士谈起“荣誉”二字时,却总是格外谦逊。“真正的英雄,是长眠在朝鲜的那些战友。”他们常把这句话说给学生听,眼神里满是怀念与敬意。

  这份淡泊与赤诚,也成了沈阳药科大学红色基因里最动人的一笔。

  为了让这份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每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学校都会精心搭建“仪式教育+历史回顾”的双轨模式。在主题升旗仪式上,学生代表站在国旗下演讲,把老战士的故事、沈阳药科大学的奉献史讲给同龄人听。在国歌激昂的旋律里,师生们跨越时空,产生深刻的精神共鸣。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融入一代代沈药学子血液里的家国情怀永远不会褪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缕跨越时空的药香,永远是激励他们前行的力量。

  校对:史凤斌

责编:王世海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