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长江大河之间,无数诗人熠熠生辉,佳作浩如烟海,还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乃至帝王,也都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留下浓重的笔墨。历史上,在白山黑水之间,在幽深绵长的岁月里,辽宁也产生过众多颇有影响的大诗人,堪称时代骄子,千古流芳。
为传承辽宁文脉,充实文旅内涵,打造高质量文旅影响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片沃土上深厚的诗歌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辽宁日报北国网推出《跟着诗人游辽宁》策划报道。
我们将选择一批古代来过辽宁和辽宁本土的诗词大家,报道他们描绘辽宁的诗词,探访他们的故乡和创作地域,将诗情、景物、人事融合成文,谈古论今,追忆过往岁月,探寻新风新貌。
在沈阳:我们会关注庾信、王寂、缪公恩、康熙、缪润绂……
在辽西,我们会关注伯夷、叔齐、曹操、高适、苏辙、崔颢、袁崇焕、耶律倍、萧观音、耶律楚材、姚枢、贺钦、冯惟敏……
在辽北,我们会关注魏燮均、纳兰性德、郝浴、顾太清、高其佩……
在辽南,我们会关注唐太宗、王庭筠、曹雪芹、王尔烈、王浍、高宪、康有为、梁启超……
以诗人和诗歌的视角,宣扬辽宁文化和辽宁文旅,是一个全新的解读。当令人敬仰的诗人从尘封历史中走出,他们依旧气宇轩昂,光彩照人,并再次迸发出崭新的能量。
北国秦淮小河沿
北国网 记者王世海
提起南京秦淮河风景区,可以说是广为人知,十里秦淮以水为魂,延续千年,一直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李白、杜牧、陆游、王安石等众多大诗人留下千古名篇。沈阳也曾有一处类似十里秦淮的地方,就是今日小河沿一带。
从清初到民国,景色优美的小河沿一直为郊游胜地,远近闻名,也是沈阳人最爱逛的一处五行八作、群拥嘈杂的“杂巴地儿”。从陈梦雷的“东园泛菊”“龙石观莲”到刘世英、缪润绂的“万泉垂钓”,再到金梁的“万泉莲舟,”著名的“盛京八景”无论怎样调整,都少不了小河沿这块风水宝地。如今,这里的早市又以醇正的东北市井烟火味,承接百年传统,借助文旅新风,成了网红打卡地,为文化深厚的小河沿涂抹新鲜生动的亮色。
谁人不留诗
小河沿最兴盛的时候是从清初到民国那几百年里,这一处茂林曲水吸引着无数平民百姓,达官贵人,前来休憩游观,这里也成为了沈阳文人集聚的核心区域,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逛一逛,写写诗,成一时潮流。
据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徐光荣介绍,为小河沿写过诗的诗人真是数不胜数。比较有代表的如清代乾隆年间,沈阳文人沈仕临、潘扶云、宝瑚等各赋万泉八景诗,其中以沈仕临《碧湖春晓》名噪一时,在咸丰年间,魏燮均、袁甘泉、李鸿宾、李大鹏等八人结藕乡诗社,常闲步小河沿,泛舟万泉河,诗酒唱和,文雅风流。近代以来,东北大学首任校长王永江、还有著名诗人张之汉、钱公来都为小河沿留下诗篇。
康熙年间,著名诗人陈梦雷曾撰《留都十六景》组诗,其中一首为《沈水春游》:“边城春较晚,三月试新泉。斗茗寻僧寺,携樽觅钓船。白鸥翻水曲,狂客醉花前。不觉城南月,沉沉下远川。”此诗以后,小河沿吟咏序幕徐徐拉开。
有清一朝,为万泉河作诗最多的要数沈阳诗坛泰斗缪公恩。27岁从江南返回故乡,直到生命最后,缪公恩把全部才情都奉献给家乡文教事业,对住所附近的小河沿,更是慷慨歌咏。
如《万泉河步月》:“碧空千里火云流,风断残虹暮雨收。深夜老龙眠不得,海天抛上水晶球。”月夜中万泉河碧空千里,火云流动,风断残虹,暮雨方收,河面上高挂一轮晶莹剔透如水晶球一般的明月。
再如《万泉河登楼感兴》:“溪上轻烟拂水流,凉波细草乍成秋。尚余柳色舒青眼,未放芦花点白头。西岭云飞归别岫,夕阳人倦倚高楼。无端百感增萧索,安得忘情似野鸥。”从河边楼舍居高临下,看河上轻烟缭绕,岸边柳青芦白,面对初秋河景,诗人难免心生萧索,不觉羡慕起自在往还的飞鸥。
缪公恩的曾孙缪润绂继承家学,撰写了流传后世的《沈阳百咏》,他在《沈阳百咏》也写诗赞美小河沿:“红莲花小水潺潺,人听笙歌镇日闲。侬到此来情更远,要登高阁看青山。”
总体而言,缪公恩为小河沿所写诗歌量多质精,其他诗人也各有奇妙。正因众多文人眷顾,小河沿成为辽沈乃至东北地区留存诗作最多的景观地,人文底蕴深厚。
最美夏时光
小河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所在,让诗人如此痴迷呢?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初国卿认为,沈阳人意识里的小河沿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万泉河、万泉公园的别称,另一个概念则是小河沿路,结合这两方面,小河沿中心位置在今天万泉公园北岸。
据《沈阳县志》记载,在邑城抚近关(大东关)之东,源出观音阁之涌泉,西流入东水栅栏至魁星楼,过虹桥折西南注逾南水栅栏,与二道河会,俗呼小河沿,即小沈水也,又名万泉河。这说明早年万泉河之源在观音阁遗址即万泉公园,由浑河故道地下涌泉形成源头。
今天小河沿路沿着南运河北侧,东北起自长安路和大东公园,与航空路,凯翔一、二、三街,堂子街,小什字街等呈丁字形相交,与滂江街交叉穿过,环绕万泉公园北侧,西至大什字街和万泉街,与东滨河路相接,双向二车道。
时下的小河沿,依旧水草茂盛,林荫蔽日,是市民休闲的乐园。
“水光荡漾月珠联,一阵香风扑上船。唱罢采蓬人不见,画桡飞过藕花边。”这是清代著名诗人魏燮均自铁岭赴沈阳会友,夏日泛舟万泉河,写诗盛赞小河沿。初国卿表示,每年夏季,是旧时小河沿最美好的时节。一河之中,碧水清涟,珠泉万孔,四时不涸,水草丛生,荷叶田田,红裙画舫,缓荡清歌,繁华无限。河沿之上,处处楼台亭榭,上坎胡同、周家园子胡同、听雨胡同分布其间,人们流连吟赏,游憩放松,好不惬意。
沈阳城内一些商号、茶馆、剧场也会在小河沿开设营业点,说书、唱戏、拉洋片、变戏法、打把式卖艺……东南西北,各行各业,纷至沓来。
当时,说书的聚在藕香榭,唱评剧的在福兆春,说相声、变戏法的来凝香榭,演杂耍的上倡观楼。各类艺术名角纷纷聚水陆舞台,东北大鼓艺人刘问霞、霍树棠、张筱轩,相声大师万人迷李德钖,魔术大王韩敬文,奉天落子演员李金顺、筱桂花、筱麻红,皮影匠苗志用、张志绳,都曾来到小河沿登台献艺,拿出绝活。
时下,一位市民在小河沿万泉公园里健身。
《沈阳县志》有一段记载,生动展现了小河沿旧时夏日盛景,“每当炎官施令之际,火伞高张,凉台乍起,友人云集,商贩鹜趋。香尘与龙鹢齐飞,人面共芙蕖一色。昔日丘壑游钓之乡,遂一变而为罗绮管弦之薮。虽秦淮胭脂水,西湖销金锅,殆无以过之。”
对于《沈阳县志》提及的“虽秦淮胭脂水,西湖销金锅,殆无以过之。”,初国卿颇有感叹,这是古人将小河沿比作了南京十里秦淮和杭州西湖这处名胜,的确,沈阳城南这一条水流,一湾河沿,集历史文化、自然分光、休闲娱乐为一体,包容了深厚丰富的历史往事,诗情画意,市井百态,文化习俗,还真与南京秦淮河风景神似。
风云老院落
水色草木间,桨声灯影里,小河沿也陆续吸引了许多富贵权势之人的眷恋,百年间,医院、公馆、私宅纷纷建起,高屋大院,随处可见。
魁星楼路,保留着已经消逝的魁星楼的信息。
小河沿最早的知名建筑是魁星楼。“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这是《沈阳县志》里记录的有关魁星楼的真实写照。魁星楼建于明代,于清代曾三次重修,地处高敞,四面开窗,登楼远眺,向北可见故宫凤凰楼,向南尽收小河沿风光,由魁星楼构成的“星阁晴霞”亦是沈阳八景之一。魁星楼是供奉魁星的圣地,每逢科考之前,都会吸引东北各地学子们拜谒,祈求春风得意,金榜题名。
清光绪年间,苏格兰医生司督阁在小河沿买到一处住宅,创办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盛京施医院的前身,原址即今辽宁省肿瘤医院,从此,东北有了西医。
万泉公园内,一处古朴清幽的院落引人注目。赵尔巽曾任东三省总督,在任期间,他看中了小河沿东南临河之地,建了一座四合院,就是今天的赵尔巽公馆。
清军将领李锦芝则在小河沿北岸建四合院,后来,东三省保安司令吴俊升买到此宅,又在四合院南面增建一组现代楼宇,这就是今天吴俊升公馆。著名的奉系军阀首领杨宇霆公馆,也建在小河沿北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的豪门大宅,多少英雄人物,进出往来,风云际会,名噪一时,如今物是人非,朱颜已改,皆成旧时风景,仅供人游历观瞻,追古论今。
烟火百年传
来自市井的烟火朴素单纯,充满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绝。一大早,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梦乡中,当下的小河沿早市里,早已人流涌动,叫卖声不绝,城市的第一缕烟火在这里点燃。
小河沿早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拥挤人群中挪步,可见早市两侧摊位密密麻麻,吃用物品,一应俱全,质量好,价格廉,人们或询价,购买,或闲逛,一派生机,热火朝天,鸡蛋堡、驴打滚、苞米饼、肉馅饼……各类东北特色小吃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每一家摊位前,几乎都排着长长的等候队伍,十分火爆。
据了解,清代,这里的市场还常有庙会相伴,到了近现代,则从露天市场演变为城市早市。日复一日,冬去春来,这里承载着众多家庭养家糊口的营生,维系着无数人平常日子的需要,朝夕相伴,一晃儿,二百多个年头过去了。
传统小吃摊前,游客排起长队,等待购买。
近年来,小河沿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打卡光顾,吃早点,逛早市,看看市井百态,这也成了一种文旅新业态。市场火了,软硬件都得到升级,可无论怎样变化,正宗、地道、实惠、品质,还有浓浓烟火味,永远是不变的硬核。
与外地游客不同,许多当地人逛完早市,会选择到小河沿一带的万泉公园消磨一段时光,或静坐,或运动,或闲聊。万泉公园有着大面积的绿地,南运河在此缓缓流过,它是沈阳第一个城市公园,1906年由一沈姓士绅修建,1973年,改建成沈阳动物园,动物园迁出后,重新更名为万泉公园。这里,景色优美,闹中取静,娱乐设施齐全,也凝聚着几代人美好的童年记忆。
如今,小河沿以崭新的面貌,继续讲述着这个古老城市的动人故事,书写着优美的生活诗篇,值得人们深度挖掘,细细品味。
图片:王世海摄
学术指导:沈阳文史馆
责编:刘 新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