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上山 2分钟运下200斤南果梨

  本报记者 关雪

  9月的鞍山,漫山遍野的南果梨丰收了。在千山区大屯镇的南果梨主产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梨园上空多了一群特殊的“帮手”——银灰色的大型货运无人机稳稳钩起装满果实的竹筐,飞向山脚下的货车。

  在距大屯镇中心1公里的山坡梨园里,果农挎着竹篮穿梭于林间,摘下成熟的南果梨。不远处的无人机操控台前,30岁的“飞手”张宇戴着耳机,目光紧盯屏幕,手指轻调操作杆,无人机上的竹筐便精准落在货车旁。“这要是在以前,想把果子运下山可没这么容易。”千山区青草沟有机南果梨合作社负责人高胜阳正忙着在山下指挥工人将梨装箱,谈及无人机带来的变化,满是感慨。

  土生土长的高胜阳,从小就见证了果农运输果实的艰辛。过去,他的父亲需要背着70多斤重的梨筐,沿着陡峭山路下山,单程就要走半个多小时;遇上阴雨天,湿滑的路面让摔跤成为常事,不仅耗力,还可能损坏果实。一次在朋友聚会时,偶然得知南方农民用无人机服务农业后,高胜阳动了心思:“咱这儿也是山地,要是能用无人机运梨,肯定能让大家少受点累。”

  说干就干,在千山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高胜阳联系到可执飞货运无人机的企业。经过精准测算,一组数据让他惊喜不已:以大疆T-100无人机为例,单次运输仅需两分钟,运力达180斤至200斤,1小时40分钟就能运输1万斤南果梨;而传统人工运输,两人一组加一辆三轮车,运完1万斤梨大约需要8到9小时。效率的巨大差距,让高胜阳更加坚定了引入无人机的决心。

  9月14日下午,12架货运无人机在千山区南果梨主产区上空往来穿梭,螺旋桨转动带起的微风,吹得地面的树叶轻轻摇晃。村民李守义站在一旁,看着无人机稳稳落下,脸上满是欣喜。“以前用小车运梨,山路崎岖不平,果子在车里互相摩擦、碰撞,损耗大不说,品相也受影响,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他指着刚卸下的南果梨说,如今有了无人机,运输又稳又快,果实几乎没有损耗,个个饱满鲜亮,收购商都愿意出高价收购。

  眼下,鞍山各南果梨产区的无人机运输正火热进行。负责此次运输任务的天润绿洲无人机职业技能学校校长丁明芳表示,目前仍有不少村民对无人机不熟悉,后续将多开展演示教学,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术。

  夕阳西下,最后一架无人机完成运输任务,缓缓降落在梨园旁。果农忙着将装满南果梨的箱子搬上卡车,车厢里的果实堆得像小山,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亮眼。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