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十家子村党总支书记孙旭新(右二)在地瓜机收现场,查看今年“红毛子”地瓜的收成情况。 本报记者 曲宏 摄
本报记者 曲宏 共产党员杂志社记者 邹文静
“突突突!”9月21日,在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十家子村的地瓜地里,一名村民驾驶着一辆504拖拉机行进在田垄上,拖拉机自动卷起黑色地膜,同时把地瓜从土里翻出来,一堆堆“吐”在垄台上。车身上坐着的另一名村民整理着卷到铁架子上的地膜,几名围着格子头巾的妇女在后面忙着分拣。
今年十家子村地瓜又是个丰收年。近年来,康平县113个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了合作社,大规模培育发展地瓜等产业,培育新机,不断转型升级,乡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这些产业究竟怎样转型变化?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链条之变:窖藏地瓜反季销售卖出好价钱
“这是我们村的‘红毛子’地瓜!表皮是红的,须子比较多。我们村‘红毛子’产量不高,每亩地能产出3500斤,当市场上一斤地瓜只卖五六角时,‘红毛子’一斤却能卖到4元钱,还供不应求,春节前就能销售一空。”十家子村党总支书记孙旭新手拿着一根“红毛子”地瓜高兴地说。
十家子村有15000亩土地,其中有5000亩左右是油沙地,黑油沙地适合种地瓜,种出来的地瓜软糯好吃。从2010年十家子村成立卧龙湖南沙地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种植30多亩地地瓜,到2013年发展为500亩地瓜面积,收获四五十万斤,收益逐年提高。2014年开始扩大规模,种了烟薯等多个品种,后来才改种“红毛子”等有机薯。如今,种“红毛子”成了多数村民的选择。
种鲜食地瓜最怕烂不好储存,霜前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地瓜因储存不当损耗了。2019年,十家子村利用上级资金,花费470万元建了一个深15米的地瓜恒温储藏窖,温度常年保持在15度,能储存150万斤地瓜到第二年。冬夏季,这个储藏窖不用电,一年只有1万元左右的电费。储藏窖储存的地瓜在第二年反季上市,一斤地瓜能卖到八九块钱,增值一倍多。
十家子村还不断改进种植品种,现在每年种植鲜食地瓜1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淀粉地瓜3000亩。淀粉地瓜用于做淀粉、粉条等深加工。康平县全县种植地瓜面积大约3万亩,其中:淀粉地瓜3000亩,鲜食地瓜27000亩。
方家屯镇11个村中,5个村发展地瓜产业,还组建了地瓜产业联合党委,十家子村就是中心村。今年还争取了县农业部门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万,用来建红薯粉条厂,年底就可生产粉条。原料薯一斤卖4角多,一斤粉条卖到10多元。“十家子村地瓜不仅可鲜食,还可做粉条、红薯干,地瓜渣子可做猫粮、狗粮,地瓜渣子磨成小块,可用做烧火取暖的燃料。”孙旭新说。
现在,十家子村等康平地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村民高成立以前种玉米,一年挣1.5万,现在种地瓜,一年收入20万元左右。
管理之变:统一种植水稻每户每亩年增收300元
9月下旬,在康平县张强镇官宝窝堡村,稻田正慢慢泛出金黄色。官宝窝堡村村民以前是零散种植水稻,百姓挣不到多少钱。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5名党员一起创办了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让稻米收入明显增加。
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在流转土地时,村干部带头将自家稻田流转到服务中心,接着又做亲戚、朋友的工作,让他们把土地也流转给服务中心,全村410户农户签约,参与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购买沈阳农业大学优质水稻品种“沈稻11”,免费发放给种植户。还聘请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培训,提高水稻种植的技术水平。官宝窝堡村集中打造了5000亩水稻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水稻1万亩。服务中心按订单回收、统一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410户签约种植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官宝窝堡村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445万元,把闲置学校校址改建为稻米加工厂,采购先进的现代化水稻加工流水线、全自动包装流水线,17道高标准、精细化加工流程提高了稻米价值。同时,还配备了大米晾晒场、仓储车间和成品车间,实现了稻米生产、加工、存储一条龙。现在,官宝农业服务中心日加工生产稻米4万斤,年净利润50万元。
农业服务中心现在开始试种高端品种“稻花香2号”,在400亩有机稻田进行试验,引入盘锦河蟹苗和稻田养蟹技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服务中心还积极对接销售企业、大型商超和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实现稳定销售。
资源之变:荒滩地变身喜鹊湾露营基地百姓受益
“嗡嗡嗡”,康平县郝家屯镇段家窝堡村榨油厂的榨油机工作时电机发出稳定的声音,清亮儿的豆油不断流出来,一台机器24小时便会挤压出豆油四五百斤。
段家窝堡村没有任何资源,以前村集体也没有任何产业。2023年,村里获得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尹兴贵就开始琢磨:用这笔钱该干点啥呢?他带队多处考察,最后决定建个榨油厂。
2023年10月,小学闲置校舍被改成榨油厂并开始投产。榨油厂引进两台榨油机器,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第一笔订单来自沈阳市一家公司,预订200多桶豆油,2000多斤,“这可给大家乐坏了,村干部一起干起来:进豆子,进包装,进商标,起早贪黑地干了一星期,终于如期交货。”一说起来,尹兴贵仍难掩兴奋。
段家窝堡村榨油厂用的大豆是经6遍筛选的高品质豆子。榨出的豆油每批都要进行检测,质检报告全部合格才能上市。2024年榨油厂生产6万斤豆油,纯收入10万元,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做些事了。
与段家窝堡村不一样,北四家子乡刘家坨子村则利用村里原有辽河滩的美丽景观吸引游客。因河滩树上的喜鹊窝多,他们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喜鹊湾”。
9月的一天,喜鹊湾树上的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刘家坨子村党总支书记李振华看着周围的帐篷、光伏板高兴地说:“我们村以前以种植、养殖为主,因地势低洼,种的多是玉米,收入不多,村集体也没有收入。村民养了2000头牛,但近几年,也没有大收益。俺村偏僻是偏僻点,但是自然景观好。”
康平县有关部门给刘家坨子村拨来100万元项目基金,村里在滩涂上建起了喜鹊湾露营基地。今年村集体把这块地的运营管理交给专业公司,村集体有了收入。旺季里,商家招用4名60多岁的村民,为客人提供餐饮等服务。附近村民也到喜鹊湾向游人售卖笨鸡蛋等土特产品,收入有了不小的增长。
不久前,又有一家马术俱乐部租了场地,并从村民中招聘了饲养马匹的人员。喜鹊湾去年最多一天接纳四五千名游客,一年接纳几万人次。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扶贫资金资产收益项目39个,让地瓜等产业不断增值增效,累计产生收益1286万元。2024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01亿元,实施了15类175个项目,乡村产业稳固提升,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康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