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敢闯会创的“00后”创新创业团队成功完成实车无线充电

  开车回家,电动车自动泊车并充电,充电过程无需人的参与……这一便捷的生活场景,对于大多数的电动车车主来说还无法实现,因为其中关键的一步还不能达成:车辆完成自动泊入后,仍需人工手动插枪才能启动充电。

  而这一难题,近日被东北大学敢闯会创的积木电子创新创业团队破解。

东北大学积木电子团队

  奔跑在无线充电赛道上的“00后”团队

  在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门前,停放着一辆极氪001电动汽车,车身上贴着“无线充电实验用车”字样,车尾部下方摆放着一个方形的绿色盒子,盒子与车身没有直接接触。几名大学生正在一旁调试设备,设备一启动,车内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充电速度。

积木电子团队研发的第4代自动无线充电设备

  这几名大学生是这辆车目前的“主人”,他们都是“00后”,来自积木电子创新创业团队。方形的绿色盒子是他们研发的第4代自动无线充电设备。

  团队创始人邢荣达是2001年出生在沈阳的大男孩,目前是东北大学电气工程的在读博士。提起自动无线充电技术,邢荣达难掩兴奋之情:“9月22日,我们积木电子团队经过多轮技术攻坚,成功用这辆试验车完成了无线充电,实现了10厘米距离下94%的传输效率,最快每小时补能25km。”

  积木电子团队突破了当前电动汽车在自动化泊车领域面临的关键瓶颈:车辆完成自动泊入后,仍需人工手动插枪才能启动充电。该团队研发的自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了泊车、充电全流程的自动化闭环。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泊车后自动充电,有效填补了自动化车库中电动汽车便捷补能的技术空白。

团队创始人东北大学电气工程的在读博士邢荣达

  邢荣达介绍,该项目成果获得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东北三省一区创业创新交流活动创新发展创业项目奖、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奖项。

  从实验室到产品化 东北大学给了团队创新创业的底气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重任在肩。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插上创新创业的“翅膀”。

  邢荣达回忆,2022年他读大三,导师给了一个科研题目:自动无线充电。刚开始邢荣达觉得自己就是个小白,但他没被这个大课题难倒,他告诉自己要从最基础的学起,坚持走下去:“我先是学习关于无线充电的论文,学基础知识,掌握了理论后,再尝试做实验……”回想起项目初创阶段的艰辛,邢荣达的目光中仍充满坚定。

  2024年9月,邢荣达在学校正式成立积木电子团队,队员分属于不同的专业,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我们通过不断做实验一点点提高功率,先用自动无线充电技术点亮灯泡再给电动车充电,最后实现给电动汽车低损耗无线充电。”

邢荣达与积木电子团队成员做实验

  邢荣达认为,创业路上他们能够一路“升级打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学院作为他们的强大后盾,给予了充分支持:“我们做实验用的这辆电动汽车就是学院提供的。学院为我们的项目解决了经费、场地、实验仪器等,真的感谢母校。”

  “只要敢想敢拼,这里就是梦想的沃土”

  作为一名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邢荣达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沈阳这片土地既有政策扶持又有高校资源,对于创业者来说,只要敢想敢拼,这里就是梦想的沃土。”

  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是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先行者与示范标杆,其前身可追溯至2007年成立的学生创新中心,2015年正式更名并开启专业化发展新阶段。该学院以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以“思创-知创-行创”三创融合为支撑,以“基础广谱-创新提升-综合突破-应用转化”四阶递进为路径,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持续提升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强化教育对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作用。

  未来,在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这方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里,还将继续上演更多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动人故事。

  北国网记者 栾溪文并摄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