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圃:把品种变成品牌

  本报记者 于雅坤

  苹果点红桃沁霞、梨悬琥珀葡垂沙。近日,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举办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记者刚走进资源圃,沁甜的果香便扑面而来,令人瞬间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

  “这是大连本地老品种‘郁金香’,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我们圃里还保存了6棵树。”在苹果资源展示区,负责人杨凤英正向参观者介绍一款苹果。在她身边,红的、绿的、黄的各种苹果近30种,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巧果子格外令人好奇。“这是野生山荆子,没法吃,但它是培育抗逆苹果的‘宝贝亲本’,重要得很!”杨凤英的话让参观者兴趣大增,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野果子。

  穿梭在各个资源展示区,科研专家把种质资源圃形象地比作“基因宝库”,向参观者介绍其对于粮食安全、果蔬丰产的意义。作为大连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主力军,这里拥有4个省种质资源圃(甜樱桃、桃、苹果、梨)和2个大连市种质资源库(菜豆、甘薯),累计保存1000余份种质资源,其中既有精心保存下来的古老地方品种,也有辛苦收集到的野生近缘种,更有科研人员潜心培育出的新种质。“它们就像农业芯片,为优良品种提供关键基因。”人群中,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说。这句话引得专家竖起大拇指:“说得对,这就是保障丰收的底气!”

  如果说参观者在资源展示区品读到种质对丰收的意义,那么在60米长的品鉴区则可以直接品尝到丰收的滋味——近200份优异种质资源的果实铺满展台,其中60余种可现场品尝。

  “这个新品种黄桃味儿真好,做成罐头肯定更好吃!”一个阿姨咬了口桃子连连称赞;“滨露梨和秋月梨长得像,但带点儿苹果香,快尝尝!”小学生凑到同伴耳边分享;“这葡萄好甜,叫什么名字,市场上能买到吗?”询问声此起彼伏。

  农业专家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认真倾听大家的评价。“品鉴能让百姓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水果新品种的特色,同时,直观的评价能帮我们把好品种的优点挖得更准。”专家表示。目前,大连市农科院已完成300余份种质资源评价,将200余份资源投入育种利用,诞生了100余份创新种质,像甜樱桃“红灯”、制罐头的黄桃“丰黄”“黄露”、葡萄“巨玫瑰”,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种都是从这里走出并列入农业教科书,对全国果树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品鉴区的粮食、蔬菜同样吸睛。刚出炉的甘薯外光里糯、香气四溢;装在透明盒里的菜豆五颜六色,让人不禁惊诧“原来芸豆也有这么多品种”。“这是‘架豆10号’,咱大连自己育的!”农艺师刘秀根举着一根白里透出绿色的芸豆,手指着豆荚缝说,“看,它豆多、筋少还易熟,炖排骨特别香!”刘秀根说,这几年,“连农”系列新品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优越的品质也实打实地提高了菜农的收益。

  “种业兴,农业兴。”大连市农科院副院长吕志明看着热闹的场景,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些年,我们用种质资源育出了20多个新品种,目前正在陆续开展品种区试、新品种权登记、审认定,接下来就是加快开展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让好品种尽早种到田里、结出硕果,促进农业大丰收!”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