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波
门口支起的红色拱门上写着“欢庆农民丰收节”,桌面上果实一字排开,村民和社员扭起秧歌唱起歌,烤箱里新起的地瓜香味四溢……9月23日,在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供销社门前,海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农民丰收节的气氛十足。
“这是咱合作社第四年自办丰收节,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活动一开始,合作社负责人张玉峰就迫不及待地向大家汇报今年的收成,“今年,咱合作社已经收获了小麦、中草药、地瓜,目前看来收成都不错,接下来咱们就要迎接玉米、大葱、水稻的丰收了。”
海峰合作社是铁岭为数不多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受土地面积较少的实际情况制约,合作社每年只种植1500亩土地,但销售额却能达到近700万元。“我们一直坚持科学种田,每样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大,但贵在种得精,再加上走深加工的道路,所以收入一直不错。”张玉峰提起这个很自豪。
近年来,张玉峰带领合作社抓住铁岭市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开展科技共建的契机,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铁岭市农科院的专家成了朋友,在田间成功引进“辽春18”“铁研188”等优良品种以及保护性耕作、密植矮化、有机肥抛撒、宽窄行种植等新技术,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小麦亩产600余斤,地瓜亩产3500余斤,玉米亩产近2000斤,黄精亩产过万斤。
合作社还开展深加工,走出了一条优质高产的品牌化道路:“乡村缘”自磨面粉成了多家单位食堂的抢手货;“乡村缘”杂粮系列产品进驻各大商超;“辽海屯”玉米面条搭上电商快车,线上日销1.4万袋……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现在年销售额近700万元,亩效益稳定超过千元,带动了百余户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眼下,合作社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节。自家产的农副产品摆在节日现场,不仅吸引来周边农民,也成功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开车路过这里,被热闹的气氛和烤地瓜的香味所吸引,于是下车准备采购一箱地瓜和两袋面粉。”一名路过的沈阳市民说。
丰收节的喜悦还未散尽,海峰合作社的社员又开始忙碌起来:加工厂房内,机器轰鸣,麦香四溢;包装车间里,堆成小山的玉米面条快递盒子等待上路;山坡上,一个个刚起的地瓜铺满田间……“科学种田,越种越甜。马上,玉米、大葱、水稻就要收获了,我们得一直忙到年底。”张玉峰笑着说。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