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管道试生产即获数千万元订单

  本报记者 王晓波

  眼下,辽北大地寒意渐浓,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铁岭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一派火热景象。两条智能化生产线全速运转,机械臂挥舞间,一根根长达13.2米的预制直埋保温管依次下线,等待发往河北。

  这个被列为铁岭市重点“飞地”项目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试生产阶段便迎来“开门红”——成功拿下河北省2100根供热管线订单,试生产即满产,成为铁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这批订单来自河北省一家城投公司,共计14公里、2100根保温管,必须在10月25日前完工。”公司总经理刘刚指着繁忙的生产线说,订单总额达数千万元,对于一家尚在试生产阶段的企业来说,这份“开门红”来之不易。

  为此,中秋国庆假期以来,50余名一线工人全部坚守岗位。生产线上,喷涂机器人精准作业,发泡、挤出工序有序运转,每根管道要经过抛丸除锈、加热喷涂、发泡定型等十余道工序。厂区内,每天都有20多台货运车辆排队等候,将新下线的保温管源源不断地发往河北省。

  “铁岭基地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规格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刘刚说,公司落户铁岭以来,引进了新加坡的喷涂系统和德国克劳斯玛菲的挤出设备,使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两条试生产线的日产能已达到大连同规模产线的1.5倍。

  值得关注的是,铁岭基地突破了原有的技术限制,可生产直径0.3米至2米的全系列保温管,单根长度从12米延长至13.2米。“直径1.42米的钢管加上保温层,外径达到1.7米,这样的‘巨无霸’产品是我们现在的王牌。”刘刚说。

  企业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的精准服务。项目落户之初,铁岭市、县、乡三级即成立服务专班,实行“一周一会商、一月一总结”机制,累计解决水电、道路等20余项难题。去年雨季,水库泄洪渠满溢导致园区积水,白旗寨满族乡连夜协调铁岭县工业园区、水利、交通等部门,不仅实施了扩渠工程,还新建了可通行55吨装载车的桥梁,彻底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从签约到试产,铁岭的‘零障碍’服务让我们安心扎根。”刘刚表示,眼下,企业在赶制订单产品的同时,正积极推进大连产线的搬迁工作。按计划,年底前将完成部分生产线的迁移,5条新生产线同步调试到位。届时,全厂将拥有十余条主机设备及多条附属设备生产线,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