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纠纷找他评理,存折也放心让他保管——
“咱东老滩居民都信任调解员王家汉”
本报记者 于雅坤
“我要出海了,把钱先转给你,谢谢啦!”秋收大忙季节,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东老滩社区的王家汉打开与一名居民的微信聊天记录,里面有一段留言和一笔赡养费。王家汉兑换成现金后,找了个同伴,一起给王传兄老人送去。
“王家汉给我家调解纠纷公正公道,我和3个孩子都相信他,一致同意赡养费由他监管。”王传兄接过钱,道出了实情。3年多来,王家汉或找人同行见证,或通过村会计转交,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分文不差地送到老人手中。
王传兄之所以信任王家汉这个调解员,是因为他总能找到化解问题的平衡点,让家庭关系往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
东老滩社区是涉农社区,有2000余户近8000口人,2012年由村改为社区。在这里,谁家有点不愉快,都愿意先找王家汉说事评理,甚至放心把存折交给他保管。
村里有一对离异夫妻,有一张存折的户名是丈夫的,存折却在前妻手里,两人的心结打不开,钱也取不出来。王家汉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做女方的工作,最终说动双方一同到银行,将积攒的钱款妥善处理。了却心事的两人觉得王家汉靠谱,索性将存折留给他保管,后续的地补、地租都打在这张存折上由他分配。
信任,在乡村是最硬的“通货”,这份超越寻常的信任从何而来?“用不用心、公不公心,大伙儿心里都有一杆秤。”王家汉的话道出了真谛。1997年,他在渔船上打工时不幸失去左臂,但生活的磨难反而锤炼出更加坚韧、热忱的品格。回村担任村民小组长的8年里,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认真对待。
5年前,王家汉被推选为社区“和融坊”主任,这个整合了多元解纷力量的服务平台,成了他为民服务的新舞台。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得号准脉,才能真正解开扣。”王家汉掸掉左肩上的落叶慢慢说。前几天,社区两位七旬老人因两筐野菜起了争执,甚至动了手,家里的年轻人也牵扯进来。王家汉赶到后,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细探根源,发现面上是“利”之争,深层次里是“颜面”之争,是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他巧妙施策,先请社区工作人员挖来两筐野菜分送二人,平息物欲。接着,对先出言不当的李大娘给予充分尊重和肯定:“咱都知道,你李大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的红白喜事你都忙前忙后,大家谁不竖大拇指?”一番暖心的话语,让李大娘既保住了面子也认识到问题,主动认了错。见此情景,另一方也表达了歉意,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面对更复杂的矛盾,王家汉深知“独木难成林”,善于借助外力。隋屯有叔侄俩因排水和道路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栅栏被毁,亲情破裂。王家汉联合街道司法所所长一同上门,分别与叔侄俩谈心。对侄子,他唤起其对叔叔往日帮扶的感念;对叔叔,他点明侄子“刀子嘴豆腐心”下的关怀。司法所所长则从法律角度阐明破坏他人财物的后果。情与法双管齐下,如同钥匙打开了心门。最终,叔叔同意赔偿栅栏,侄子愿意留出小路,亲情得以弥合。
据统计,王家汉成功调解的纠纷中,超四成是通过多部门联动实现的。在王家汉的努力下,东老滩社区“和融坊”的成效显著,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调解成功率高达98%,连续多年实现信访零发生,无一件“民转刑”案件。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