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月梅报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主汛期,沈阳市全面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组织开展防汛实战演练,不断推进备汛度汛措施走深做实,充分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援预防预备工作。
沈阳市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城市极端暴雨和断电、断网、断路等极端情况开展不同科目、不同层级的实战演练。浑南区以城市防洪为重点,组织水利专业队伍采用移动挡水板对浑河穿堤洞口进行快速封堵;沈北新区围绕山洪灾害易发区“方向对、跑得快”,组织基层村民开展避险应急演练;大东区以重大危险源化学品企业厂区涌入洪水进行抢险演练,夯实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度汛准备;新民市针对道路水毁中断进行抢险演练,锻炼队伍的夜间应急处置能力;于洪区从堤防巡查、管涌抢险、水上救援、通信抢修等11个科目进行演练,全方位检验各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平区结合太原街商圈人员密集、地下空间多、管网布局复杂和防汛应急处置难的特点,组织开展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防汛演练,磨合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检验地上地下联动、邻企互助、科学处置机制。
沈阳市防汛演练装备先进,技术精良。沈阳市应急管理局三联屏移动指挥终端与卫星天线、卫星电话、移动视频布控球、应急手台、蓄电池、发电机等设备快速建立前线指挥系统,在断电、断网情况下,也能实现前方、后方实时互联互通。安能辽宁救援队应急动力舟桥在满载300人的状态下,速度可达10.8公里/小时,能够实现大型装备水上运输,大规模人员转移,有效解决断路情况下涉水抢险救援难题。沈北新区利用无人机热成像功能,结合智能算法,对水下坝体的异常温区进行监测,研判堤防渗漏或管涌等险情的位置及严重程度,为传统人力巡堤查险工作,插上一双“科技翅膀”。通过无人机测绘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堤防外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对区域内建筑物坐标、高度、体积、距离进行精细测算,为抢筑二道堤坝提供技术支持。“321”装配式公路钢桥,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输方便、架设快速,承载能力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跨径组成各种类型和各种用途的临时桥、应急桥和固定桥,最大跨径可达69米。
同时,沈阳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了针对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高等级(橙色、红色)预警的全口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防汛临灾预警“叫应”工作机制,全力实现“有叫、有应、有为”闭环式防灾减灾体系。
辽宁日报社 主办 辽沈晚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