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辽宁音乐家奏响时代的强音

从《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到《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一代辽宁音乐家创作的歌曲奏响时代的强音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书封。

《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集封面。

2021年沈阳音乐学院大型情境音乐舞蹈史诗《红韵颂》在辽宁大剧院上演。

  本报记者 杨竞

  开篇的话

  从战火中走来,昂扬的歌声在激荡

  辽宁文艺传承着鲁艺的文化基因。

  今天,我们梳理辽宁文艺中音乐方面的成就。无论是重现经典向前辈致敬,还是以重回现场的方式来追溯源头,都在证明着一件事,那就是“鲁艺精神”在辽宁音乐创作中的传承与弘扬。

  1938年,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战火中创立,无数鲁艺人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抗日题材作品,音乐人更是把延安变成了一座“歌咏之城”,《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南泥湾》……昂扬的歌声在激荡,如号角唤醒人民,像火炬照亮黑暗。

  从延安到东北,音乐人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创作了大量经典音乐作品,涌现了大批有影响的音乐家,如安波、李劫夫、方冰、傅庚辰、秦咏诚、谷建芬、张千一、雷蕾等,创作了《兄妹开荒》《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星照我去战斗》《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不同时期的音乐经典,音乐家们以音乐观照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成为描绘新时代中国文艺的鲜亮底色。

  回声悠扬精神不朽

  音乐人脚步未停、初心不变,与时代同声共振,唱响经典主旋律。红色的音乐旋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引发共鸣。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婉转悠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已经在中华大地传唱近80年。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歌唱典型人物的音乐作品,其动人的旋律与简明的歌词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记忆,相传至今。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是方冰,他是抗战时期涌现的优秀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方冰曾任大连市文化局局长、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42年春,日军对冀中平原进行残酷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军区我军的主力部队。这是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歌唱二小放牛郎》就诞生在这个背景之下。

  方冰于1995年在《新文化史料》撰文回忆,他和李劫夫由延安鲁艺调往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相约把那些感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当时文具纸张奇缺,我取出一支钢笔尖,插在高粱秆上,蘸着红药水,在一张麻纸上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劫夫很快谱出曲子来了。几天以后冀中军区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晋察冀日报》知道后,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中,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日本兵带进我军的埋伏圈,敌人被消灭了,但是王二小壮烈牺牲了。至今,很多人仍在探究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到底是哪里人。方冰女儿方青卓回忆,“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多着呢!他并不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是个集合体,是个复合型人物。”

  一首歌能代表一个时代,一首歌能承载一段记忆,一首歌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今年4月9日上午,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2021年工作年会暨沈阳办事处成立大会在沈阳音乐学院召开。当晚,“新时代鲁艺联谊晚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兄妹开荒》《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使观众仿佛回到延安,回到炮火纷飞的抗战前线,回首东北鲁艺的发展历程……

  安波的名字与延安秧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生扎根民族音乐的沃土,研究民间音乐。在短暂的50年生命历程中,他有近20个年头工作和生活在辽宁这块土地上,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挚爱的音乐事业。他与王大化、李波、路由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的第一部优秀的新秧歌剧。在这部作品中,安波创造性地运用陕北的民间音乐,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对秧歌运动的开展及新歌剧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1949年春,安波率鲁艺师生赴沈阳,在东北地区开展革命文艺工作。安波曾任鲁迅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和音乐部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一生创作歌曲300余首及秧歌剧、歌剧等多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唱出中国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

  一首首振奋人心的红色经典歌曲,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不论是聆听欣赏,还是放声高歌,都是对历史的重温。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机关、厂矿、军营、田间地头、车站广场,回荡着《我们走在大路上》铿锵有力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我们走在大路上》,由李劫夫作词作曲,于1962年在沈阳创作完成。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艰难困苦,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

  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经历了困难时期,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考验。当时的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李劫夫的心情也是相当沉重的。一天,李劫夫打开收音机,听到电台正在播放歌曲《小路》,李劫夫和妻子张洛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走小路,应该走大路。

  《我们走在大路上》初稿完成后,李劫夫征求了时任中国音协主席吕骥的意见。根据吕骥的意见修改后,发表在《歌曲》杂志上。这首歌曲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张洛回忆,沈阳音乐学院男中音歌唱家王其慧是最先试唱的,当时被称为沈阳音乐学院四大男高音歌唱家的李鸿宾、胡静华、丁贵文、鲍延义都唱过,而且在音乐厅公开演出时,4位男高音一同演唱了这首歌。

  1992年12月,《我们走在大路上》被列为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军乐队奏响了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

  这首歌曲诞生时,我国正经历困难时期。这首作品的出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也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厚兴说,几十年来,沈阳音乐学院不断在各种晚会、各种活动中演唱这首歌。2008年在沈阳音乐学院成立70周年校庆大会上,《我们走在大路上》首次作为代校歌在辽宁大剧院唱响。2015年,这首歌被写入沈阳音乐学院章程,正式成为沈阳音乐学院的校歌。

  李劫夫创作的歌曲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今我们仍像歌曲中唱的那样“向前进!向前进……”

  从未间断对“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老鲁艺人、作曲家傅庚辰说:“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这是所有鲁艺人一直不变的情怀。”

  1948年, 12岁的傅庚辰参军,考上东北音乐文工团来到沈阳,在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东北鲁艺音乐系学习。1950年,他写出处女作——小提琴独奏曲《秧歌舞曲》时还不满15岁。他的音乐创作与“红”有关,像《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任职,为60余部影视作品创作音乐,还创作了10部管弦乐曲、5部歌舞剧、700余首歌曲等。

  第一次采访傅庚辰是在2017年7月1日。那年,他应邀来沈阳音乐学院参加“鲁艺大讲堂”学术讲座活动,记者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讲座以“音乐为人民——鲁艺精神永放光芒”为题,一个半小时的讲座,82岁的傅庚辰一直站着讲,讲座中提到最多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写”。傅庚辰不仅讲了自己从鲁艺走来的创作之路,而且还对鲁艺音乐文化思想、鲁艺精神进行了阐述。

  傅庚辰说,鲁艺精神影响了他一生。为人民服务是作曲家的创作宗旨。

  每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都会有无愧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作品,《红星照我去战斗》就是这样一首被传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歌曲。

  一首首红色音乐作品鼓舞着一批批中华优秀儿女奋勇前进。

  7月20日,辽宁大剧院剧场里歌声嘹亮,大型情境音乐舞蹈史诗《红韵颂》正在上演;剧场外大厅的大型展览同时举行,展览以5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黄河大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闪闪的红星》《我和我的祖国》等30余首鲁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串联起5个主题展区。鲁艺在延安时期、鲁艺在东北时期以及东北音专时期和沈阳音乐学院时期构成了图片展的基本历史脉络,图片历史跨度整整83年。这是沈阳音乐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卓越》系列活动之一,辽宁音乐人从未间断对“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