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何以自信

  陈曙光

  核心提示

  制度是治国之重器,良制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新制度,也是一个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由多根立柱共同支撑起来的强大自信,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宽广的世界视野,搬掉任何一根立柱都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有底气、有定力。

  从历史逻辑来看,这一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为民族复兴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独具中国特点的古代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形成了税赋制度、土地制度等国家经济制度,形成了监察制度、朝廷制度、郡县制度等国家政治制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跌落历史谷底。中国的落后,首先源于制度落后,中国的危机,首先表现为制度危机。为了挽救大厦之将倾,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西方各种制度方案都尝试了,但都行不通。在历史的艰难选择中,在各种制度的反复比较中,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曲折探索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制度建设史上的历史性事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说、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产物,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崭新事物。这一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蕴含着五千年文明的优质基因,发端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局部执政实践,探索和初创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和创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党治国理政的“成套制度设备”,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制度安排,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制度选择。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从现实逻辑来看,这一制度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核心密码,是经受过往实践检验的先进制度

  制度自信关键取决于制度建设成效和国家治理效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某种社会制度的标准。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就是好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已经从跟随经济全球化转向引领经济全球化,从落后时代转向引领时代,我国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样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样的奇迹,一定有其内在的制度因素、治理因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是支撑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一个国家的成功,首先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成功。理解中国的成功,不能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这一制度具有社会整合的能力,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具有战略规划的定力,可以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对攸关长远的事情“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一制度强调决策执行的效率,对认准的事情有序推进,不争论、不折腾,用事实说话;这一制度具有选贤任能的优势,可以保证国家领导层有序更替。

  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曾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今天,距离划定的时间节点虽然还有三十年时间,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强烈对比,已经足以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从理论逻辑来看,这一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当代形态,符合社会形态演变的总规律,符合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是中国制度内生演化的必然结果

  社会形态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大逻辑,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大趋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既有历史的偶然性,更有历史的必然性;既是由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的,也是由社会形态演变的理论逻辑决定的。今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的制度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离完全的共产主义还很远,与未来理想社会制度还有很大间距,但这并不构成放弃制度自信的理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是无本之木,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成功运用于中国的光辉典范。这一“运用”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探索中,比如: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理论,在当代中国转化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关于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转化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观、人民利益观和城乡观、自然观等理论,在当代中国转化为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创立和形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制度理论的本土化、民族化、现实化树立了成功样本,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当代中国形态。这一制度,就其理论源头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具有坚实学理支撑和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

  从价值逻辑来看,这一制度是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是人民的制度、正义的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制度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人民、为了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在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第一次科学回答了“制度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这是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公平正义,第一次当家作主。人民性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根本所在,也是这一制度深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关键所在。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价值逻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对同一张考题,中国与西方交出了不同的答卷,背后的制度逻辑值得深思。在疫情面前,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选择同人民在一起;在经济发展和生命健康的利益冲突中,我们选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按下经济暂停键;在疫情应对、危机处置中,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果断处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数千人。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坚持资本逻辑至上,党派利益至上,在经济发展和生命健康的利益冲突中,往往选择服从“资本”的逻辑,服从一党一己之私利,服从选举之目的,盲目重启经济,盲目甩锅推责,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两相对比,高下立见,我们有理由自信。

  从世界视野来看,这一制度是具有鲜明比较优势、显著治理效能的先进制度,代表了人类解放的崇高追求,代表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进方向

  从制度贡献来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较于西方制度体系,具有原创性、超越性。这种原创性和超越性在于:它创造了一套以社会主义为性质定向的成套制度体系,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文明和制度体系的普世地位;它创造了一套一党领导、多党参政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打破了西方政党模式的唯一性;它创造了一套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制度体系,不同于资本逻辑操控的西方制度;它创造了一套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超越了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西方民主制度;它创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超越了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特征的西方基本经济制度;它创造了一套以和平外交为主轴的外交政策,摆脱了西方制度的霸权逻辑和修昔底德陷阱。如此等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舶来品、飞来峰,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

  从制度效能来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较于西方制度体系,更具有优越性、先进性。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花费比西方少得多的时间,付出比西方小得多的代价,没有经历类似西方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取得了比西方更大的成绩,中国制度的样本意义是其他国家难以比肩的。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途径,给人类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全新制度方案,终结了“现代化=西方化”“全球化=西方化”的全球统治地位,终结了西方制度学说的全球话语霸权;它展示了“中国之治”的美好图景,给那些正处于经济停滞、民族分裂、政局动荡中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重要启迪,给那些迷信西方制度、总是幻想向西方“取经”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警醒,给那些热衷制度输出、到处制造颜色革命的国家和政府注入了一剂清醒剂;它激活了社会主义在全球的生命力,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比较西方制度,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功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

  制度自信不是盲目的,说到底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自信。自美其美是自信,美人之美也是自信。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信,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我们善于吸收其他制度的长处,善于坚守自身制度的优点,善于把西方制度的长处与自身制度的长处相结合。

  总之,中国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但这绝不意味着尽善尽美。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也要不断发展完善。实践永无止境,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人类探索更好制度的动力源源不断,探索更好制度的历史空间永远敞开,人类通往更高政治文明、更好社会制度的道路只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