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未走远 它就在你眼前

  赵书哲

  与刘民兄相识相交近三十年。在吾等还在浑浑噩噩、得得失失、俗事缠身的时候,他已悄然走出这些纷扰,安贫乐道,气定神闲,潜心创作,不动声色地捧出了他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南明春秋》。亦师亦友亦兄的刘民,总是带给我们惊叹。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刘民,身材颀长,剑眉下一双大眼深邃有神。一九六三年,他出生在中苏边境黑龙江省虎林县一个农场。成人苦劳之余,多以阅读为乐,孩童也借此沾光。刘民初通文字,就读到了其他农村孩子读不到的各种书籍。他坠入了英雄好汉的江湖,快意恩仇的打虎武松成为心中真正的大英雄。由此读烂《水浒》,由《水浒》而《三侠五义》,由《说唐》而《东周列国》而《三国》《封神》……阅读改变了心性,思考占据了上风。自然而然,成绩见涨,也就顺利考上高中、大学,成为黑龙江大学八五届中文系毕业生。

  大学期间,日泡在图书馆里,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饱读文学名著,沉浸在形形色色或潇洒或挣扎的灵魂之间。四年一倏忽,毕业后被分配到机关单位工作,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一九九五年春某天,一位同事从古镇田庄古镇台考察归来,兴冲冲找到文艺科科长刘民说:“你知道吗?今年是《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田庄台是甲午战争最后决战的战场吗?”痴迷历史的刘民愕然,辽河岸边曾发生过这么大的事件,自己却真不知道!这让刘民如获至宝,热血沸腾。

  刘民铁了心要把这场决定中国百年国运重大历史战役搬上荧屏,以填补甲午战争在影视领域无陆战描写的空白。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郭兴文是一个极具家国情怀、远见卓识的学者型领导干部,在担任大洼县委书记时就对田庄台这场战役心存目识,此时也正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发展地域文化,刘民的大胆直陈正中心怀,颔首称赞,力排众议,当即拍板,委以其组织创作、筹资、拍摄的全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他们成功了。他和辽宁电视台青年导演魏剑军共同担任编剧和执行制片人的八集中篇电视剧《甲午陆战》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获“飞天奖”、辽宁优秀电视剧一等奖、最佳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刘民,一个于历史小说创作、于影视界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一下子成了“名人”。其实“名”的背后,是他苦读《清史稿》《清史》等文献著作的孜孜以求,是他无数个不眠之夜创作剧本的焚膏继晷,是他集制片、剧务、外联等诸多角色于一身的呕心沥血。剧终人憔悴,他一米八三的个头,体重从140斤骤减到110斤,30多岁的面孔突然生出许多皱纹。但刘民创作激情因此被点燃,只用四十余日,长篇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便横空出世。该书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网上好评如潮。他一不小心,正式成了“作家”。

  此后,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煮鹤记》正式出版。昆仑出版社内容提要写道:“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以清末民初关东大才子李雨浓的人生经历遭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动荡年代一批文人侠士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趋向,亦文亦武,悲壮曲折交汇,情节丝丝入扣,勾勒出一幅颇具关东特色的历史图画。”

  小说出版带来一系列“溢出效应”: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剧本已经完成、以“龙石”命名的影视城开始运营,李龙石故居、纪念馆相继建成开放……

  而刘民的创作没有停步。前年,北京华夏出版社向他发来邀请,并寄来参考选题。其中,“南明春秋”让他眼前一亮,这正是他“觊觎已久”的题材。

  27万余字《南明春秋》目前已正式出版发行。在这部书中,他用时空、事件和人物几个维度为读者厘清了错综纷乱的南明旧事,描绘了明朝谢幕时的悲情与血腥,塑造了不被今人所熟知的李定国、郑成功等不亚于岳飞、杨家将等盖世英雄的形象。

  对于这部写风雨如晦、乱世悲歌南明往事的书籍,读者反响、市场预期能怎样,刘民风轻云淡:身为作家,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不能忘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渐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和苦难辉煌,否则就意味着背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使命担当,也是一个作家的良知道义。

  可以预见,刘民自己的下一个春秋,估计也不会荒废。因为在下一个故事里,他仍执著于那个“大英雄”。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