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秧歌领衔 非遗绝活儿唱主角

  新宾秧歌演出现场。

  满族冰上龙舟。

  本报记者 杨竞 文并摄

  核心提示

  满族旗袍与地秧歌登台,满族剪纸与满族刺绣相遇,悠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如花的笑靥,抚顺红旗村“村晚”上演了。与本溪小市一庄、朝阳北四家子乡一样,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红旗村“村晚”也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斌对记者说,别的地方 “村晚”一年一次,抚顺红旗村“村晚”月月举办,2016年至今已举办了205场。目前,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组织下,红旗村“村晚”已经录制完成,春节期间,将在辽宁文化云播出。

  当旗袍秀遇上书法

  隆冬时节,虽然冰天雪地,却挡不住红旗村村民参加“村晚”演出的热情,抚顺新宾红旗村文化服务中心室内舞台虽然简陋,但欢快的舞蹈、优美的旋律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舞台上都是熟悉的邻居、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他们编演的节目格外亲切。

  舞台上十几名乡村“模特”穿着华美的满族旗袍婀娜挺拔的身姿、迈着从容的模特步,在悠扬的乐曲中将魅力新宾的民俗文化展示得无比精彩,古老的赫图阿拉城在优美的舞曲中更具神韵。

  旗袍队队长梁娥丫说,“新宾满族刺绣”属于满族刺绣中的民间刺绣部分,是中国满族刺绣文化与新宾地域特点完美结合、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民间刺绣艺术。至今,在新宾各乡镇的特色村寨中仍有许多带有满绣的旗袍、帷幔、虎头鞋、刺绣枕等老物件遗存。满绣不仅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域特点。

  舞台上满族旗袍走秀和书法创作充分展示了非遗艺术的魅力。将旗袍走秀和书法魅力碰撞在一起,旗袍体现中国服饰和人体仪态之美,书法展现纸上线条的传统艺术之美,表演和服饰相得益彰,构成了质朴刚健与优美典雅并存的文化精神,体现了新宾地域独特的风土民情。

  每年能有半年时间在跳地秧歌

  红旗村“村晚”内容十分丰富,充满新宾地域元素、满族民俗风情,除了歌曲、器乐、舞蹈等传统节目形式,还包括快板、三句半、京剧、太极扇等。“村晚”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演。值得一提的是满族旗袍、新宾地秧歌也在“村晚”上展示展演。

  红旗村“村晚”由村里统一安排,成立了舞蹈队、旗袍队、歌咏队、快板队、乐队,队长分别是黄忠辉、梁娥丫、李云、贡志家、王永俊等。

  村民表演的舞蹈有着抚顺地秧歌元素,舞蹈队队长黄忠辉说,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抚顺地秧歌,是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都极为浓厚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清王朝建立统一政权后,东北地区较为安定,满族人在原有民间舞蹈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从表演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红旗村舞蹈队四五十人,每年能有半年时间在跳抚顺地秧歌。

  满族剪纸“铺地儿”

  “村晚”节目中,还有满族剪纸。新宾满族剪纸有着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它以满族萨满文化和满族民俗节日活动为底色,乡土气息浓烈,民族特点鲜明。它造型简练,线条粗犷,朱白对比强烈,整体明快,概括性强。画面流畅自如,拙中见巧,丰富恢宏。剪纸技法古朴自然,不描不画,不打底稿,全凭一把剪子,剪随心动,一气呵成。画面上还结合满文,这种图文并茂的剪纸造型,是新宾满族剪纸的一大亮点。新宾满族剪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亚斌说,他们村里的人几乎家家都会剪纸。

  新宾的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和后金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皆位于永陵镇内。抚顺新宾红旗村“村晚”是新宾推动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传承的结合点。在演出现场新宾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陶杰介绍,新宾打造了永陵镇赫图阿拉城、木奇镇大房子村、新宾镇蓝旗朝鲜族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满族冬捕节、满族农庄过大年活动连续举7届,旗袍文化节、满族冰嬉文化节连续举办3届,各类节庆活动让非遗文化活态传承,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形成鲜活可感的独特文化记忆。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