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飘远丨书写即热情的挥洒

  王铁军

  《这方热土》

  杨海蒂的《这方热土》是对海南岛热带雨林的整体勾勒,丰富宏大却不流于粗疏,壮阔豪迈又不失细致。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猕猴岭、七仙岭、鹦哥岭、五指山被她请入字里行间,耸立起独特的风致。在这本书里,杨海蒂既是作者又是导游,她把热带雨林里的自然风光如数家珍地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

  当然,她与一般的导游不同。职业导游因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常心生倦怠或无所用心,故而心不在焉是普遍现象。杨海蒂则不,她全身心投入。她的书写纯由于热爱,而不是出于职业所需的习惯性操作。

  它不是千篇一律的旅游观光手册,而是兼具文化含量与历史重量的读本。文化含量在黎族人居住的由船型屋演变而来的金字屋里,还在黎母山上流传至今的种种神话传说里。而对革命英雄事迹的追忆,则显示了热带雨林里蕴藏的历史重量。海南岛是作者工作过、生活过、悲伤过、欢笑过的一方热土,是她的第二故乡。对她来讲,书写即还乡,是一趟独特的还乡之旅。

  《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

  张光年的儿子张安戈撰写的《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传记,以张光年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从1913年出生于湖北光化县老河口写起,以于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的1939年3月为止。不是长长一生的传记,而是截取传主从孩提时光到将近而立之年的短传,勾勒出张光年从懵懂幼稚到成熟的这段人生履历。身为张光年的儿子,张安戈写父亲的传记之情感动力,在于接过父亲的爱国热忱。这一次创作是血脉相连,更是使命推动。

  如果没有胸怀一颗赤子之心,怎么会有传唱不衰的《黄河大合唱》?他为祖国歌唱,为同胞歌唱,为革命歌唱,为抗战的终将胜利歌唱。如果说《黄河大合唱》的谱写是高潮的话,《赞美新中国》与《保卫大武汉》连同《五月的鲜花》在内的众多作品,都是高潮即将到来前的蓄能蓄势。它们没有《黄河大合唱》那样的传唱度与影响力,却与之同样不可缺少。

  “热血青年们唱着这首歌,愤而参军,冲上前线!”张光年不仅是词作者,也是振臂一呼的歌手,他身上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屈的信念,而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那个时代的青年人。

  《你的苦痛,与我相关》

  从小镇医生的女儿,到校医、烧伤科医生,再到去进修,后到成为一名社区医生,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她作为医生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变化,以及面对不同患者的多元视角与反思;作者自身的职业路径也不断明朗,这与国内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不论是作为颇具自传性质的医学生涯的阶段性总结,还是记录多年所经历的基层医疗事业的变迁,这部作品对于医学生、医生或是广大读者都是很有价值的。

  “现在,我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些故事,让亲爱的读者走近医生,以便在往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用更客观的眼光看待生死。生而为人,迟早都会面对这些问题。”

  由此可知,陈妙玲写作初衷不只是为了她自己,不只是代表她个人。而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代表医生群体的一种做法。这其中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竭尽全力,还有主动敞开心扉、邀请读者进来的满腔热情。

  书写即热情的挥洒,与那些从来不写甚至不习惯写的同行相比,这份热情多么难得。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