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散文诗歌创作激活传统风韵谱写时代之歌

辽宁散文诗歌创作激活传统风韵谱写时代之歌

历史思考厚重 地域文化浓郁

  本报记者 杨

  《春宽梦窄》书封。

  《独语东北》书封。

  《流水似的走马》书封。

  《黄之河》和《大地葵花》书封。

  提要

  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创作中,辽宁散文诗歌创作的成就可圈可点,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其中历史文化散文创作最引人瞩目,其代表作家王充闾、素素、鲍尔吉·原野等的创作不仅广有影响,并且都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他们的作品深具对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探寻,观照当下生活,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切近的现实感。辽宁诗歌创作则呈现多元格局,众多诗人在创作中进行了多样性探索,李松涛、林雪等的创作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散文诗歌创作呈现 多元丰富的格局

  辽宁是中国文坛上有突出成就的一个省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伴随新时期文学繁荣,辽宁文学也迎来了自己的井喷期。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热潮,到改革文学渐渐成为主流,到军事文学的崛起,到寻根文学悄然兴起,各种文学样式相互激荡,使辽宁文学更加丰富多元。散文和诗歌创作也一直保持着扎实而多元、丰富而多彩的格局与面貌。辽宁的散文和诗歌创作有多少会成为“文学经典”,不敢妄下断言,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阅读这些作品会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辽宁的散文创作题材多样,历史思考厚重,地域文化浓郁,艺术探索多样。其中王充闾、素素、鲍尔吉·原野的创作最具影响。他们的作品《春宽梦窄》《独语东北》《流水似的走马》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非凡的学术功力,可以看作是辽宁散文创作的标志性成就;素素的散文把自己对大东北的感情和认知融入到了山川、风俗、人情、历史的细节之中。这是她对东北的一次语言上的细化和深入,使作家实现散文写作中的个人性成为可能;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真诚、幽默、灵动而节制,他用汉语写出了无尽的美感与质感,展示了蒙古族文化的现实存在与特质。

  乡土题材文学创作一直是辽宁文学创作的重要一维,广袤而深沉的黑土地以其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生长于此的人们,也为辽宁的乡土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纵观辽宁散文创作版图, “新辽西派乡土散文”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谢子安、邸玉超、崔士学、袁海胜、魏泽先、齐明达、于学利、李广智、郭宏文、周艳丽等,以辽西为主体的新乡土散文创作对乡土进行了新的诠释。

  辽宁诗歌创作比较关注时代主题,有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风格多样,创作具有个性化色彩。李松涛的长诗《拒绝末日》、林雪的诗集《大地葵花》获得鲁迅文学奖。《拒绝末日》关注现实社会和生态文明,《大地葵花》 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观察这块土地上的人。

  诗歌创作上,还有巴音博罗、柳沄、王鸣久、刘川、李皓、李轻松、李见心、宋晓杰、宁明、玉上烟等都有精品诗作问世。

  历史文化散文成就 引人瞩目

  辽宁散文创作的整体格局中,历史文化散文的成就最引人瞩目。代表人物有王充闾、素素等。王充闾的《柳荫絮语》《清风白水》《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等多部散文集以及《充闾文集》《逍遥游庄子传》等展示了他丰赡、多样的散文创作成就。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评价说,王充闾是一位以文学的方式走入历史的散文家,他的历史视角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时所依据的主要脉络。在具体的写作中,他一方面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又能借助历史知识的推衍,表达自己的历史感悟,以世事的更迭提示人世的沧桑。这种思考超越了普通的文学写作者作为语言创造者的功绩,它已经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是王充闾在自觉地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以一种现代的方式转述中国文化的古典精神的语言实践。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古耜说,翻开《充闾文集》,迎面而来的是古人所谓“文备众体”的生动景观——举凡传记、散文、随笔、诗词、评论、演讲等,林林总总,竞相辉映。它们不仅承载着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学养、才华,而且由此映现出缤纷摇曳的历史画卷与现实人生。在这个气象万千的文学世界里,最堪称流光溢彩也最让人过目难忘的,当是作家以古今兼备的腹笥,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游刃有余的撷英咀华和举重若轻的推陈出新。可以这样说,激活传统风韵,谱写时代弦歌,是《充闾文集》最基本的精神和艺术色调。

  素素的散文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思考,从《独语东北》《流光碎影》到《永远的关外》《旅顺口往事》等,她写东北土著史、东北风俗史、东北山川史……评论家谢有顺评价说,素素在散文创作过程中赋予了东北精神一个真实、坚固的物质外壳。评论家王尧说,素素对东北精神的思寻往往集中在对人性的揭示上。

  2002年,《独语东北》获首届冰心散文奖,2004年,《独语东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在《独语东北》之前,素素的散文分为“乡土”与“女性”两大题材。她的乡土题材代表作是《北方女孩》。“女性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颇为风靡的题材,与大多写作者不同,素素不写小女人的生活桥段,她关注的是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其代表作是《素素心羽》。《独语东北》是素素走出女性题材的突破之作。

  鲍尔吉·原野著有《不要和春天说话》《脱口而出》《百变人生》《善良是一棵矮树》等。《善良是一棵矮树》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他写记忆中的故乡,写草原上善良的人们,写融于血液中的蒙古精神,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对故乡的博大而深厚的眷恋,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尊崇。细腻敏锐的触角,辽阔宽广的草原,在他的笔下总能找到完美的契合。作家席慕容评价说:“深藏在他文字里的,是一种文化上源远流长的观看的角度与生长的态度……”

  张宏杰的散文集《另一面:历史人物的另类传记》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以现代话语资源和文学语言,将古代贤人志士的遭际与当下人类生活的境遇巧妙衔接,彰显历史处境下的平凡人性,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歌创作 一直在进行多样化探索

  现实主义创作始终是辽宁文学坚守的方向,无论是老一代诗人,还是新生代诗人,都能植根生活、表达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老一代诗人有方冰、阿红、刘文玉等,他们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人民。上个世纪70年代沈阳还出现过工人诗歌创作群体,其中的代表诗人有晓凡、刘镇、胡世宗等。

  上世纪80年代末,李松涛的《无倦沧桑》《拒绝末日》《黄之河》三部诗集,在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都别具匠心,彰显了他对现实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关注。他的诗歌获鲁迅文学奖、艾青诗歌奖和中国图书奖等。

  李松涛创作出了众多优秀诗作,处处浸润着军人特有气度和襟怀。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李松涛……带着他诗的色彩,诗的光芒,诗的声音,大踏步地走进了诗的田园。”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说,在李松涛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严肃的创业精神。他对生活中的诗意捕捉能力很强,他能感觉,而且能巧妙地表现出来。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林雪的生活与诗文连在一起。她创作有诗集《淡蓝色的星》《蓝色钟情》《在诗歌那边》《林雪的诗》等。《大地葵花》是诗人林雪个人创作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摒弃了诗人个体写作的雕虫小技,转向群体精神空间的求索。诗人走出诗歌的象牙塔,回到平民的语境中。它不是一次诗歌灵感与故乡地理的偶然相遇,而是一次自觉的心灵之旅,一次自我精神的还乡。

  评论家邓荫柯说,林雪勤勉而坚韧地献身于诗歌创作,不倦地探索诗歌发展的道路和语言多样化的尝试,展示了她感情世界的波澜和语言的成熟风采,呈现出绚烂的云彩和旋律。

  辽宁诗歌创作除了获得鲁迅文学奖,还有多位诗人获得全国诗歌大奖。比如萨仁图娅的诗集《当暮色渐蓝》,华舒的诗集《绿世界》《阳关在前》,路地的诗集《淡淡的紫雾》,牟心海的诗集《太阳雨》,高深的诗集《大漠恋歌》《寻找自己》都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艺文志

  五部散文诗歌作品

  获鲁迅文学奖

  王充闾 《春宽梦窄》 是作者的一部散文代表作。通篇奉行一个“真”字,明心见性,本色天然。其间有欣戚心迹,有风雨萍踪;有纯情的忆念,有热切的憧憬;有新旧异质的递嬗,有哲思史眼的联姻,深情倾注,文采斐然,充分反映了那一时期散文世界的风色。这部散文集收录了52篇散文,由“悠悠岁月”“史里春秋”“履痕处处”三个部分组成。

  素素 《独语东北》 是作家内心的独白,也是东北的交响。“独语”二字,并非指作家一个人独自解读东北,而是强调作家的解读是个人的、独立的,与自己的内心有关的。个人的眼光,心灵的自觉,精神的敏感,正是散文写作的命脉所在。作家对大东北的书写,常见女性的飘逸灵动、感性柔美之笔跃然而出,于凝重密实的文本中渲染了一抹迷人的明丽。

  鲍尔吉·原野 《流水似的走马》 是作家深入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体验生活后创作的作品。这些散文清新可爱,厚重深远。作家以在场的写作让草原和草原上的生活变得完整起来,而这个过程又实现了作家对“故乡”的表述和重新发现。

  李松涛 《拒绝末日》 是有关环境保护题材的一部长诗,牵涉人类生存质量和前途的一番清醒而深刻的思考。诗人忧思深广,关注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现实,更深入人的内心深处。

  林雪 《大地葵花》 诗集分为大地篇和葵花篇,收录了诗人近80篇诗歌作品。这本诗集能够结集源于诗人的一次抚顺之旅。这是一部诗歌的地方志,诗人以还乡人的视角,在历史遗落的细节中,发现民间个体身上闪烁的品质。

    校对:杨 旭

责编:李莹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