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制创新 打破人才瓶颈——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加强机制创新 打破人才瓶颈

——省政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层次需求”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赵 静

  “基层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用不好。”“资金缺乏、设备缺少、薪酬缺额等问题亟待解决。”“基层卫生机构‘哨点’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6月22日,在省政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层次需求”月度协商座谈会上,7位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讨论热烈。大家表示,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促进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水平提升。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设备水平还不能满足群众期待。”朱京海委员建议,根据现有财政资源、人才储备有限的情况,在我省农村三级卫生网基础上,打破地域限制,根据未来人口和城镇化发展布局,在全省14个地级市建设若干个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我省基层医疗机构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吕雪威委员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卫健、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协同配合,密切利益共享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服务贯通机制,强力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针对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张晓月委员建议,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因势利导、强弱联合、信息互通、利益共享,实现医疗资源整合,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她同时建议发挥中医医联体、专科联盟对乡村、社区的惠及作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应变数量建设为质量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好中心医院,辐射周围乡村。”韩东委员建议,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职能,改治疗为服务,以医养为核心,实现服务模式转变。

  “基层医疗机构运营资金严重不足,急需改善。”那永洁委员建议,将国家、省、市、县(区)等各级划拨的公共卫生资金、一般诊疗费定性为刚性支出,专项拨款,不做二次分配,直达基层医疗机构账户。

  “专业人员不足是我省基层卫生机构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王丹波委员建议,应加强“造血”,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输血”,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定向人才输出;着力“强身”,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及职业待遇。

  “我省社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仍有短板。”九三学社社员林莉认为,应尽快建立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校对:曹思洋

责编:李莹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