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特稿|讲讲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刘作全的故事
劝人读书,20年来忙碌一件事
——讲讲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刘作全的故事

  八家子村的农家书屋已经有1.5万册图书,图为农家书屋管理员刘作全。

  15岁的王嵩、王思莹和14岁的白瑞涵迷上了农家书屋。

  “流动书屋”很受村民欢迎。(刘作全提供)

  图说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一种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3月,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强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本报记者 赵 雪 文并摄

  创办19年,刘作全的农家书屋现在成了八家子镇上读书活动的“主战场”。

  2021年10月,由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在成都举行,刘作全获评“乡村阅读榜样”。从成都回来,刘作全乐和了好一阵,大红的获奖证书被他放在盒子里每天摸了又摸。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

  在这个距离县城35公里的小村里,从2003年那个简陋的“农民阅览室”正式“挂牌”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农家书屋,刘作全努力了19年。刘作全说自己也只为实现一个心愿:“让身边的村民都有书看,爱看书!用知识的力量带给人们幸福。我希望我发出的这点光,也能帮助人们照亮未来。”

  村里有个爱看书的“刘木匠”

  乌兰木图山的四季总是层次分明,八家子村就在山脚下,在“梨山”的福荫下,世世代代过着宁静的生活。刘作全家从祖上开始,就在这里耕耘。小时候的刘作全很调皮,在山里疯玩到七八岁才上学。他说,那时候唯一能让他安静的就是学校那个小小破破的图书室里那些同样小小破破的小人书。

  刘作全觉得,书很薄但好像装满了整个世界!

  上到初中,刘作全和家里的兄弟们一样,继承祖业成了一名“木匠”。木屑纷飞中,大家总会看到刘作全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很奇怪,那时候每次安静地读上一会儿书,心里都会有一些小小的顿悟,学东西也变得更快。”回忆起当年,刘作全眼里闪着细碎的光,“我觉得书能挖掘人的潜能,有神奇的魔力。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刘作全当时很喜欢读名人名言。20岁刚出头,他花了十几块钱在城里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名人名言大全》。那是他购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但他当时并没有看完。“我看见书店里有一位小战士,好像也很喜欢这本书,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了他。”刘作全说,“送人书的感觉好极了!”

  不久之后,勤快的刘作全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木材加工厂,还盖起了二层小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读书这事,刘作全没放下过。慢慢的他也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藏书。

  村民武子英是刘作全的小学同学,也是个爱读书的人。没事他就会来找刘作全借书,刘作全也不含糊,要啥书借啥书。当年的小村庄里,书是稀罕物,于是一些村民开始向刘作全借书。刘作全觉得,那自己为啥不开个“书屋”让更多爱看书的村民看更多的书,有地方看书!

  刘作全找武子英商量这事,武子英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整吧,这事能成!”

  东拼西凑出来的农家书屋

  刘作全开始盘点自己的藏书,数来数去也只有百八十本。他开始四处淘书,去邮局订些报纸杂志,去旧书摊淘点旧书,再加上村里学校的老师捐一点儿、朋友借点儿,终于凑够了几百本书。

  书屋得有凳子、桌子和书架。身为木匠的刘作全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夏日的村庄,夜里不只有蝉声阵阵,还有刘作全在院子里打磨着木头的声音,七月清澈的月色,照着一地的木屑泛着银辉,好像烈酒的反光。半个月的时间,刘作全自己动手做了书屋全套的“家具”。

  2003年,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刘作全的书屋正式开起来了。书屋最初的名字叫“农民阅览室”。牌子上的字是刘作全找村里最有文化、写字最漂亮的周大爷写的。当时已年过七十的周大爷很欣赏刘作全办书屋的行为,他还附赠给书屋写了一句话:读书让人有力量!刘作全把牌子挂在门上,把那句话裱起来端端正正地摆在书架上面。他还刻了图书专用图章,建立了借阅表册。

  村民蜂拥而至来书屋看热闹,一些人不理解书屋是干什么用的,不理解读书有什么用,刘作全天天待在这里,他的农活谁来干?

  最开始并没太多人来看书,刘作全没有气馁。他时常去村里溜达,见人就和他们说读书的好处。隔壁刘婶正打着麻将,刘作全就搬个小凳坐在她身边,说你看看书,比这个带劲儿。邻村的后生来找朋友喝酒,刘作全就跟在他身后,说我借你本书,你读一读,肯定比酒有味道。

  为了吸引大家来读书,刘作全还在书屋增加了一些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学类书籍,以及很多指导农民种植、养殖和加工的科技类书籍。

  一次,一个村民家的葡萄生了病,叶子上长了斑点。刘作全知道后告诉他书屋有这类书籍资料,他可以来看看。后来这个村民果然通过在书屋翻阅资料知道了自己家葡萄得的是霜霉病,也知道了防治的办法。

  从此之后,来书屋里看书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

  大家的热情让刘作全备受鼓舞,但刘作全也面临一个新问题:书不够看了!

  刘作全又开始了自己的淘书之旅,钱不够的时候,刘作全甚至还去捡废品卖钱买书充实书屋。刘作全的辛苦,亲朋好友看在眼里。侄子来找刘作全,说他承包了座山,提议让刘作全老两口去帮忙看山,一个月赚3000元。“你赔钱做这个,现在你有能赚钱的机会,你选吧。”

  那是刘作全办书屋最难的一段时间。但权衡再三,刘作全拒绝了侄子的提议。“我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读书能让人变得有智慧,大家都在忙碌生活而忽略了读书,我希望能够帮大家弥补这个遗憾!我还没有成功,绝不能半途而废。”刘作全说。

  刘作全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一些退休人员和教师开始主动给书屋捐书,县图书馆送来书籍和报刊。书屋的藏书量一下子增加到1.2万册。刘作全给自己的书屋改名叫农家书屋。

  走乡串户的“流动书屋”

  2010年,刘作全的农家书屋创立7年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启动于2007年的辽宁农家书屋建设全部竣工,在全省像刘作全这样的农家书屋有11762个。越来越多的“刘作全”诞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爱上了读书。

  2011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在八家子镇文化站的帮助下,刘作全的书屋有了更多的书!

  有一次,刘作全去相邻的宝山土村送木料。一个村民和刘作全说,自己想去书屋看书,但实在没时间去。刘作全抱着几块木头看着那个村民遗憾的神情,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他们没时间看书,我就给他们送书看!”

  刘作全马上回家动手做了一个小木屋,安在自家拖拉机后面,小木屋里打出许多木制的隔断,用来放书,还摆了几个小凳子。“农家流动书屋”就这样诞生了。刘作全成了村民口中传播文化的“新货郎”。

  一有空闲,他就让老伴儿看书屋,自己开着“流动书屋”走乡串户,送书上门。为了和村民搞好关系,让他们多读书,刘作全想出不少办法:车上装上扩音器,放着大家喜欢的音乐,没事儿就去做个演讲,向大家宣传读书的好处,他还时常会帮助一些村民读者干点儿农活,放树、砍柴、收庄稼、磨菜刀。磨菜刀的时候,刘作全会让村民边等边从车上拿书看。他一边霍霍地磨刀,一边笑着看大家看书。

  几年时间,八家子村周边18个自然屯被刘作全不知走了多少遍。他牢牢记住每个村里的家长里短,谁家的孩子要上学了,谁家在搞科学种田,谁家在搞家禽饲养,他都会有针对性地送书到家。各村的集体活动也被他看作是传递书香的良机。村民跳广场舞、搞联欢会,刘作全都会主动去录像、刻光碟。“村民们需要我,慢慢就需要我的书了。”

  刘作全说:“你看,我一天能鼓励一个人读书,一年就能鼓励365个人读书。”

  刘作全时常坐在车上看着远处的田野,大地丰盈,三三两两的村民从他身边经过,冲他晃一晃手里的书。

  那一张张因读书而充实的笑脸,是他心之所向。

  倘若你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袭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刘作全觉得,自己的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加入“漂流书屋”计划

  从50岁的汉子到年近70岁的老翁,刘作全用近20年的时间只忙碌了一件事。因为读书,刘作全如今也能出口成章,村民也变得更加豁达明理,勤劳智慧。

  八家子镇党委宣传委员李丹一直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今天她又照例来帮刘作全收拾书屋的藏书。刘作全一边忙着给新捐的书盖章一边和李丹说,还想组织一次读书活动。

  “如今,读书这事儿是越来越被重视了,这读书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这么多年来,镇政府的很多工作人员给我不少帮助,藏书越来越多,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农家书屋乘着这股子读书热的东风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了。”刘作全乐呵呵地说,“我觉得我的愿望终于要实现啦!”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刘作全的农家书屋。书也越捐越多,书屋越来越“像样”。截至目前,刘作全的农家书屋藏书数量已经超过1.5万本了,书屋搬进了二层小楼,宽敞又明亮。刘作全还自制了一块小黑板挂在门上,每天写一句名言,鼓励来看书的人。

  2021年10月,由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在成都举行,刘作全获评“乡村阅读榜样”。从成都回来,刘作全乐和了好一阵,大红的获奖证书被他放在盒子里每天摸了又摸。

  “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书籍,使农家书屋读书的人和受益的人越来越多,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刘作全说,他始终觉得人活着总要给后人留下点啥,“我给大家留下的就是让乡亲们多看书,多学知识,让他们从阅读中找到打开致富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现在刘作全的农家书屋成了八家子镇上读书活动的“主战场”。

  刘作全经常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每月有三四次的读书交流会,还有定期举行的送书进校园活动。

  2022年8月,为积极响应“漂流书屋——辽宁省全民阅读共享计划”,八家子镇“漂流书屋”正式落户在刘作全的农家书屋。

  刘作全注册了视频账号,经常发布送书故事。他给这个账号起名叫“老刘头送书”。明年他打算搞一搞送书直播,让更多人来他这儿看书!

  刘作全常说:“读一本书,脑袋里就多了一点东西。它可以让人找到一条致富路,或者想明白一件事,都是有好处的。”

  15岁的王嵩、王思莹和14岁的白瑞涵曾是八家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刘作全一次送书进校园活动让三个少年迷上了农家书屋,只要一放学,三人就会结伴来刘作全这里看书。如今,他们已经上初二了。

  又是一个放学后的傍晚,三个小伙伴如约来到农家书屋,刘作全摘了院子里新熟的梨,洗好摆在桌子上。看着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书屋里读书,刘作全觉得很欣慰,他希望村里孩子都能多读点书,成为大学生。

  李丹恰好路过,她一进书屋就拉着刘作全不停地劝他,最近天气不好,路不好走,“流动书屋”先停一停,安全第一。窗外,天色渐暗,几个村民拿着扇子欢快地舞着,准备晚上的集体表演。夕阳细碎的微光汇聚成的泓泓柔波,在北国八月的夜幕下丝绸般地舒展着欢快和幸福。

  记者手记

  田埂上的书香守望者

  赵 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我国民生投入的重点领域。而作为党和政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重点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工程,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工程。

  辽宁是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的省份之一,如火如荼的“书香辽宁”建设为振兴吹响了最振奋的号角。阅读新时代的来临正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致美好。

  刘作全也许并不明白很多深奥的道理,但读书让他受益,于是他也有了一个很朴实的愿望:读书使人进步,农民渴望知识。那我就做知识的传播者。多年来他为实现这个愿望执着努力着。

  八家子镇党委书记杨树勇说,老刘是村里的“乡贤”,老爷子和书屋已成为八家子镇的精神标杆,他始终带着大伙做正能量的事。他走在田埂上,脚上沾满泥土,用自己的力量让书香飘满田野,也飘满每一个人的心房。

  这些平凡的田野书香守望者,用最朴实的行动迸射出最坚韧的力量,化成最明亮的星辰,那点点星光虽微如萤火,亦能亮透胸膛。

校对:盛楠

责编:窦志坚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