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与温暖是喜剧的“硬通货”

  王海宁

  原创喜剧竞演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还在热播阶段,一批喜剧节目和演员已经迅速出圈儿上了热搜。前两天,央视开播了喜剧综艺《喜剧的喜聚》,收视一路走高,《脱口秀大会》决出冠军后,里面的段子也一再被人反复引用,再回头看《欢乐喜剧人》已经制作了七季。收视率是最好的风向标,显然,喜剧格外让观众青睐。

  综艺节目有竞争,欢乐没有输赢。尽管观众对每个喜剧综艺都有赞美与吐槽,但是,对喜剧中“梗”的喜爱,观众总是不约而同。喜剧需要的是错位与反差、对比与夸张,把人们从日常中释放出来,敢于讽刺,也勇于自嘲,而这些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尽管喜剧综艺中有淘汰赛制,优秀的作品却总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比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虎父无犬子》的选手虽然无缘三赛段,作品中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平衡的探讨,却让人捧腹之余思考良多。“飞扯不可”组合的《全民运动会》选手,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同样让观众在错愕中与欢乐齐飞。

  新生代喜剧演员正在成为新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长红几十年的晚会类小品,让观众牢牢记住了活跃在晚会小品中的喜剧演员,他们虽是常青树,但他们依赖的文本和舞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要求。观众需要更加有时代特色的喜剧和喜剧人。喜剧综艺中涌现出许多新的表演形式,“独角戏”“偶剧”“漫才”“黑灯剧”完全刷新了我们从以往晚会小品中获得的喜剧体验:更具备实验性,也更具荒诞不经的气质,甚至“无厘头”的喜剧,给人带来惊喜,让人体验了欢笑无须理由。尤其最近出圈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品《少爷和我》,是两名鞍山演员的合作,一个是创作型的喜剧演员,一个是中戏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两人把为人诟病但又颇为流行的“霸总文学”活灵活现地搬上舞台,让全场爆笑不已,接连登上热搜,成为现象级作品。这种题材文本创作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痕迹,表演对演员节奏、气质颇有要求,既不能彻底油腻,又不能游离之外,两人合作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同。而另一组两名女舞蹈演员出身的组合,用极为丰富的肢体语言接连创作,几个作品都让人难忘,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恰恰说明,喜剧传统重要,但每一代喜剧人都会在自己所处的当下加以创新,赋予喜剧以新的支点。

  喜剧精神永不过时,喜剧边界还在不断拓展。讽刺批判、乐观自信、理性超脱和自由狂欢都是喜剧多面性中的一种。多年以来,备受推崇的是含泪的微笑,在如今的喜剧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温暖与鼓舞。这其中,有年轻人面对爱情的青涩与纯真、年轻学子想努力又怕被嘲笑的纠结、天台告白中对失败的坦然,也有歌迷对青春的回忆,不同恋爱观的碰撞,新生代的喜剧中有锋芒,更有温暖,这不仅是喜剧创作者价值观的取舍和当下更加包容和美好的一种反映,而且是喜剧俘获观众的“硬通货”。

  制作精良细腻,让新的喜剧综艺更有魅力。我们非常习惯于晚会的三面喷绘做个屋,摆俩家具就齐活的简单小品布景。新的喜剧综艺中,服装、布景、道具、舞美都在向更加真实传神发展。新的喜剧综艺中,我们看到寻常百姓家、豪宅客厅、东北土炕平房、百货公司、餐厅,都有精细的布置与还原;而灯光,音乐、音效的完美配合,极大地帮助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带动了喜剧节奏。可以说新的喜剧综艺,除了文本和表演者的优秀,前期后期制作团队的工作同样功不可没。

  从古典喜剧《西厢记》到影响了一代人的喜剧电影,从大团圆的结局到无厘头中有心酸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对喜剧的理解、创作、解读不仅仅是创作者单方面的事,台下观众也是这一出时代笑声的原型,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一出喜剧的演出者或观赏者,有时自知而窃喜,有时不觉而事后莞尔。无论如何,幽默都是我们缓解疲惫奔波对抗平庸焦虑的良方,欢乐本身就是能量。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