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家站C位是对文学的尊崇

  高 爽

  11月20日,“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举行。这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第一次以盛典的形式通过直播在公众面前亮相,网络反响强烈,让人耳目一新。

  预告消息一出来,就对这场盛典充满期待。预告海报用的是获奖作家处在C位的照片,预示着这必将是一场将文学和作家置于崇高位置的盛宴。全程看下来,既有感动,也有感触。感动在于看到了文学的力量,看到了文学的“破圈”传播,看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家正在用卓越的作品呈现中国大地的历史与现实、梦想和荣光,也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文学的敬畏、对作家的褒奖。感触则在于,作为中国最高文学奖,有着36年历史的鲁迅文学奖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读者、面对新时代。

  首先,这种全新的姿态体现在盛典全程强烈的仪式感上,无论是颁奖环节的获奖名单发布,还是获奖者发表感言的环节都非常庄严隆重。仪式感会更加凸显奖项的含金量,令获奖者感受到光荣与振奋,让所有从业者与有荣焉。同时,也向全社会再次彰显了文学的力量。

  其次,盛典体现出强烈的时尚感。前文所说的预告海报上,作家的照片拍得很像明星照,这些习惯于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作者有着一张张令人记忆深刻的脸,眉眼间、皱纹里的书卷气和沧桑感,让作家群体的形象立体时尚起来。时尚感还体现在盛宴采用的直播形式。鲁迅文学奖是严肃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相比于数量更多的网络文学读者,它每一届的奖项揭晓,在网络上引起的反响并不强烈,多少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寞,同时又有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矜持。而这一次,颁奖盛典主动拥抱网络,有种期待“破圈”的主动和自觉,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会撬动年轻人对盛典、对文学的关注和参与,拉近年轻人与中国文学的对话和距离。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所说,盛典会“更好地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在全社会的传播,让文学在数字化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姿态”。

  最后,最令笔者感到兴奋之处,就是盛典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学的年轻态。从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名单中,可以看到多个青年作家和评论家的名字。其中,中篇小说奖获得者索南才让的获奖感言感动了众多网友。作为一名来自青海的牧民,索南才让凭借“鼓荡着慷慨凛冽的青春激情”的小说《荒原上》获奖。他在发言中说,“很多年前,当我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在漫长的放牧时光中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不知道将来自己会从事文学创作;很多年后,当我跌跌撞撞地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站在这里……感恩我的草原,我想用我的笔书写草原的辽阔与深邃,以及草原上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们。”索南才让带着他的草原而来,而跟他一样的众多年轻作家同样在向着广阔的时代生活深处掘进,彰显出中国文学的年轻力量。

  文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可以视为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拥有崭新传播形式与形象的鲁迅文学奖盛典以及它所产生的“破圈”效应,证明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以自信自强的形象,贡献着澎湃昂扬的文学力量。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