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天,沙地变水田

  本报记者 田 甜

  推动“通水闸”,清冽的河水倾泻而出,对于忙碌了136天的彰武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田湿地(二期)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韩亚飞来说,这一刻才算真正的“春暖花开”。

  5月6日,立夏。水田湿地(二期)项目实现全线通水。通水仪式现场,工作人员、施工人员和附近的村民纷纷将手机镜头对准出水口,等待河水流出。

  通水的瞬间,韩亚飞激动不已:“开工以来,施工团队经历严寒、大风、沙暴天气等不利因素,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终于赶在春耕之前实现通水。”

  2019年,面对柳河流域沿岸水土流失、风沙侵蚀严重,土地出现不同程度沙化、碱化、退化和植被覆盖率低的状况,阜新市与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合作,启动总投资30亿元的彰武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田湿地项目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项目引入闹德海水库富余水资源,计划将6万亩旱田分5期改造为水田湿地,实现夏秋季水面覆盖、春冬季留茬固沙,有效改善耕地沙化问题。水田湿地(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竣工。

  为保证工程如期完成,项目团队争分夺秒。水田湿地(二期)项目于2022年12月15日开工,历时136天,改造水田6384亩、铺设输水管道13.15公里、地下管道最深达7.5米……冬季作业,工期紧、难度大,回忆施工历程,辽宁水资源生态开发(彰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单新宇感慨万千,“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每天有500余名工人共同作业。为了保障今年的春耕生产,大家都铆足了干劲”。

  管线在铺设过程中,要穿越大冷镇域内的一条河流。河底施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光是将河水抽干,就使用了100台大型水泵连续运转28天,水抽干后才能在河底挖沟铺设管线,这是项目施工的必经之路。”单新宇说。

  通水仪式当天,潺潺流水顺着管道流进田间,悦耳的水流声好像在为这项民生工程伴奏。望着水田,大冷镇党委书记刘希魁说:“水田湿地极大程度遏制了风沙再起,现在即便刮风,也不会再有黄沙漫天的场景出现。同时,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保护,境内光是水鸟就有十几种。生态得到治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2022年,项目所在地的上三家子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比全镇平均水平高出22%。”

  据了解,今年5月中旬,水田湿地(二期)项目的水田将如期插秧。两期水田湿地项目的实施,共形成10.4平方公里的湿地,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保障了彰武地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在彰武大地绘就了一幅清水长流、河湖安澜、产业兴旺的生态画卷。

责编:李 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