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涛急救小组:15小时,14次急救

  本报记者 王敏娜

  送患者出院,接心脏疾病患者入院,紧急抢救肇事外伤及工地外伤患者……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荆涛急救小组在急救现场和医院间急速奔跑。

  从7月10日17时直至第二天8时,15个小时,他们没有片刻停歇,共出了14次急救任务。

  “这是我们急救人的工作常态。”荆涛说,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与生命竞速。

  为跑出急救“加速度”,每次上夜班,荆涛都提前一小时来到分中心,检查各种仪器设备。除颤仪、监护仪、生化仪……“这些都是我们急救小组出诊必备的器材,是救急救命的‘武器’,必须检查好。”荆涛严肃地说,“一辆救护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型ICU(重症监护室),我们要尽可能安全、快速地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转运到医院。”

  时间临近17时,荆涛和白班的急救医生刚刚交接完工作,就接到了任务。“出车了!”荆涛一边喊同组队员,一边拿起器材奔向急救车。这个车组是中青年搭配的5人小分队,大家迅速集结,不到2分钟,急救车已经从分中心开出,赶到中心旁边的医院送一位心梗患者回家。“这种任务相对容易,我们只需将患者安全、平稳送到家即可。”荆涛说。

  从患者家里出来,上车后,荆涛第一件事就是将GPS上的按钮切换为途中待命。“指挥中心看到这一信号,就知道我们的具体位置,会据此调派任务。”说话间,又有任务进来。

  急救车随即掉头赶往呼救点,途中,荆涛开始与家属沟通具体位置和患者现状。

  电话那头的患者家属声音微微颤抖,地点描述得不是很清楚,荆涛努力稳定对方的情绪,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初步判断患者心衰加重,情况十分危急。

  急救车一路鸣笛,仅用十多分钟就赶到了患者家中,量血压,抽血,给药,换氧气瓶,将患者抬上急救车,根据家属要求将患者送到以前住过的医院。

  坐在急救车里,切实体会到跟死亡争分夺秒的紧迫,医护人员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血氧变化,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早一秒送到医院,就多一分希望。荆涛小组一路小跑将患者送到急诊室,和急诊医生说清患者病情和处置情况后,才稍稍松口气。此时,他们身穿的藏蓝色急救服前胸和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走!”他们再次上了急救车,开始了“途中待命”,做好奔赴下一个急救现场的准备。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