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卉
在19世纪终于有机会接触书籍的法国工人、女性和农民,遇到了各式各样想教会他们读书的人:牧师、贵族、雇主、父亲、丈夫、地方官僚……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复杂的力量和身份碰撞在一起注定会产生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阅读故事属于拾荒者、牧羊人、纺织女工、女学者、工人知识分子……面对阅读中的种种困难和诱惑,他们或忠诚听从或曲意逢迎,或逆来顺受或坚决抵抗,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这确实足够令人感动:只要不满足于自身的蒙昧状态,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凿壁偷出光来,哪怕最初的姿态显得有些滑稽。
19世纪的法国刚刚走出拿破仑时代的硝烟,人口迅速增长、识字率逐渐提高、出版业极大繁荣……《19世纪法国读者与社会: 工人、女性与农民》记录了这一段法国现代文化形塑的关键时期。作者马丁·里昂从教育改革、读者个人的阅读实践、民间与官方的图书馆计划等多个角度出发,揭示了当时法国的阅读活动所蕴含的复杂社会动力及心态,并深刻地表明了,随着阅读群体的扩大,阅读个性化是一个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进程,阅读催生了法国社会大众的觉醒与进步。
阅读使人进步、使人开明、使人视野更开阔、使人更有知识、更有教养、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逻辑性、更有反思性、更有理解力等等,这样的观念已经成为常识了,而这些正是“更好的人”所具备的特征。
阅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这样意义的“更好的人”,但是也许“更好的人”这个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更好的人”的概念可以升华为“根本性的人”“超越性的人”“本质性的人”等。
马丁·里昂从“阅读史”的角度来探讨19世纪法国的读者与社会,他认为阅读史是一个能够阐明一些核心社会发展的话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理解19世纪法国的书籍传播、阅读的历史,尤其是当时法国社会底层读者的阅读史,因此它是一本社会学的书,是“阅读史”著作。
作者也记录了“个体的阅读经验”,关注每个个体的阅读行为中潜在的本质,将为每个个体“成为更好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可能。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匠典范,就是通过自学阅读而成为更好的人。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的工作是制作肥皂和蜡烛。虽然中断了早年教育,但是年轻的富兰克林显示出了对书籍的热爱。他在当印刷工学徒时得到了在一个私人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机会。富兰克林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小心地存钱以便从二手书商处购书。他是非常严谨之人,永远遵守时间,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便空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阅读与学习。最终,富兰克林成为这样的“更好的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作为科学家,他因电学发现和理论成为美国启蒙时代和物理学史上重要人物。作为发明家,他因避雷针、双目眼镜、富兰克林壁炉等闻名。他创立了许多民间组织,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
富兰克林这种意义的“更好的人”对很多读者来说有激励作用:阅读除了为寻求知识,还能具有使人在道德、理性上自我提升的意义。
阅读不仅仅让我们更有知识文化,而且还能够把个体真正的本质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加根本性的自己,在这个意义上“成为更好的人”。
责编:杨 旭
审核:刘 新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