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百年大事记

  1921年6月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今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发现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遗物。红山文化遗址首次被发掘。

  20世纪40年代   佟柱臣在今朝阳市牛河梁地区首次发现牛河梁遗址。

  1955年   尹达提出“红山文化”的名称。红山文化首次被正式命名。

  1979年9月   发掘朝阳喀左县东山嘴建筑群址,第一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

  1981年4月   牛河梁遗址被发现,这是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祭祀遗址及墓葬群。

  1981年12月   孙守道、郭大顺向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提交论文,开始对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进行研究。

  1983年7月   在朝阳市喀左县召开东山嘴遗址座谈会,这是首次开展有关红山文化研究的专题学术会议。

  1983年10月   孙守道率队到牛河梁遗址进行调查试掘,确定1981年发现的第二地点(N2)为积石冢性质,并发现和试掘女神庙遗址,11月2日上午“女神”头像出土。

  1984年7月   发掘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1第4墓出土玉雕龙和斜口筒形玉器等代表性器类,红山文化玉器的时代遂“一锤定音”。

  1985年   牛河梁考古工作站建成,标志着辽宁开启红山文化研究工作的漫长征程。

  1986年   苏秉琦发表论文,首次提出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1988年1月   国务院将牛河梁遗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4月   苏秉琦先生提出:“牛河梁女神像是仿真人塑造,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1993年   发掘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4出土一件完整的带盖彩陶瓮(罍),牛河梁积石冢墓葬首次正式发掘出土陶器。

  2006年   牛河梁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8年   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政府,正式启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并于2012年竣工。

  2012年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年-2003年度)》出版。标志红山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

  2017年至2022年   对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遗存开展专项考古调查。这是首次开展大规模红山文化遗存专项考古调查,发掘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二号建筑址。

  2019年至2023年   发掘朝阳市建平县马鞍桥山遗址,这是辽宁首次发掘红山文化大型聚落址。

  2023年12月9日   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结果,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处在古国时代第一阶段。这一研究结果把中华文明起源向前推进了500至600年。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整理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