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社区喜团圆

  镜头一 沈阳多福社区:邻里融洽更和谐

  “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镜头二 抚顺东华园社区:喜事一件连一件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镜头三 沈阳牡丹社区:一老一幼更幸福

  “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

  本报记者   田  勇   姜义双   卢立业  文并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随着时光的列车再次呼啸而过,农历乙巳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腊月的辽沈大地年味儿已浓,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披上盛装;家家户户煎炒烹炸,香飘四溢,传递着新春的祝福,营造出喜庆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行之所至,总是心心念念群众冷暖,时刻记挂民生福祉。2013年8月、2018年9月和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辽宁考察,每次都看社区。从沈阳多福社区、抚顺东华园社区,到沈阳牡丹社区,总书记重点关注民生问题。

  辽宁始终牢记殷殷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走,跟随记者的镜头,让我们一起到社区看看那里的新年景……

  镜头一   沈阳多福社区

  大红灯笼高高挂,满目都是“中国红”。

  农历乙巳蛇年将至,社区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新春的气息和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载歌载舞……在社区里居民欢聚一堂,一场贴近百姓生活的“春晚”,正成为大家欢度新春佳节的新年俗。

  伴随开场舞《欢聚一堂》的欢快节奏,优美的舞姿舞出了春回大地的喜庆,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万象更新的欢腾。演员在舞台上一板一眼,古筝表演行云流水,民歌联唱余音袅袅,模特走秀英姿飒爽,观众在舞台下喜笑颜开。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党委书记樊月说,整台晚会的主角都是社区居民,他们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唱身边事,演身边人,无形之中传递快乐也凝聚民心。

  “如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已经在社区生根发芽,我们特别期待总书记能再到多福社区看看,尝尝咱们做的饭菜,看看咱们的幸福生活。”社区居民郭东辉说。

  镜头二  抚顺东华园社区

  剪窗花、写对联、包饺子……一场接一场的活动,让社区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5000多户居民就像一家人那样温馨而和谐。

  东华园小区是抚顺市最大的采煤沉陷避险搬迁安置小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华园社区,实地了解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

  “过去几年里,社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建起小学、幼儿园和社区长者食堂,就连链接社区东西两区的‘连心桥’也已经建立起来。居民生活越来越方便,幸福指数也逐年升高。”社区党委书记钟雪自豪地说。

  进入腊月以来,各类惠民活动更是接连不断:在“中华传承迎新岁,墨饺飘香年味浓”主题文化活动上,社区统一买来各类剪纸材料,居民围在一起剪制窗花,其乐融融;在“迎新年,写春联”活动上,社区里的书法爱好者蘸饱墨汁,用笔尖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为关爱老人,社区联合中国石油抚顺销售分公司走进结对帮扶老人家,送去了慰问品;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和居民一起包饺子,共享“家”的味道。

  “这几年,我家里的喜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我和老伴儿的养老金又涨了,外孙女在家门口上了重点学校,姑爷也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社区居民陈玉芳说。

  镜头三  沈阳牡丹社区

  小年当天,电线杆已经挂上红灯笼,偶尔有风吹过就像一串跳跃的火焰。

  尽管室外寒风凛冽,但在社区活动室里却热闹异常,参加幸福教育课堂的娃娃们生机勃勃,有的书声琅琅,有的舞姿翩跹,有的笔墨飘香,脸上洋溢着笑容。中午时分,幸福食堂已摆放好热腾腾的饭菜,餐桌上不但有五花肉炖酸菜、菠萝咕咾肉、芹菜熏豆干,而且还包了肉三鲜馅的水饺。已至耄耋之年的王文义不住口地称赞:“这里的饭菜不但味道好,而且价格低,咱百姓吃得放心还实在。”

  为烘托浓厚的节日氛围,牡丹社区还请来省书协的书法家,为社区居民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八九位书法家铺开笔墨纸砚,运笔挥毫,一副副神采飞扬、喜庆吉祥的大红春联一蹴而就,空气中弥漫着新春将至的欢乐氛围。与此同时,牡丹社区还在共建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二四二医院的多功能厅开展“乙乙生辉 巳巳如意”牡丹社区新春文艺会演,现场热闹非凡,众多居民踊跃参与,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温馨邻里情。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呵护‘一老一幼’,让每个社区居民感受到民生温度。”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