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跑了20多万公里”

  本报记者 刘 璐

  “以前,我们办张采矿证,得来来回回往返凌源、朝阳、沈阳三地,总路程20万公里都打不住,住宿、油钱也花费不少,现在这笔钱都省下了。”

  近日,在凌源日兴矿业有限公司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初审会现场,企业总工程师解本德向记者讲起办证的变化。取消纸质材料申报,线下送件变网上受理等改革,不仅让企业少跑路,也给企业实实在在地减了“负”。

  “像我们公司这种体量的矿山,评审报告将近200页,大图纸也要10多页,按每次备5份算,打印机一天都打不完,抱着到处跑也是个大累赘!”解本德说,“现在我们直接在政务网上传电子文件,还别说,系统容量挺大,一下就传上去了!”

  看着解本德压不下的嘴角,坐在一旁的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副处长孟庆富笑着接茬,“解总工别急,咱们的储量评审还有更多改变等您体验呢!”

  原来,为了进一步深化矿业权审批改革,省自然资源厅将“触角”延伸到位于企业办证前期的储量评审环节,不断压缩各环节时限,从自然资源部规定的60个工作日减至20个工作日。

  “你说的这些,我还真有感受!”解本德拿起材料给记者展示,“这次评审,我们在网上提交了申请,两天后省厅就受理了,今天就开上了评审会,真快啊!”

  速度上去了,但质量不减。评审会进行到讲评环节,评审专家组组长王希军一条条地解读意见,“报告标题要在‘扩界’前加‘深部’二字,同时要补充矿体内部结构问题……”

  “专家很负责,像批作业一样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内容,就差手把手帮着改了!”报告编制单位、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九队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白银增告诉记者,由于报告中估算矿量时特高品位处理不够全面合理,专家组直接现场开讲,为后续修改争取了更多时间。

  评审会接近尾声,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处处长刘洋向解本德透露,在接下来的矿业权登记环节,省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4个方案(报告)的评审(评估、备案)工作也都全部上“网”,矿业权登记资料库中的申请材料未来还将实现共享调用,不需企业另外提供。“解总工,我说的这些,您就慢慢感受吧,记得给我们多提意见!”刘洋笑言。

责编:闫 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