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竞
琴声悠扬,非遗有戏。2月11日、12日,伴随着《金蛇狂舞》等经典旋律,《2025辽宁省新春民族音乐会》在辽宁大剧院奏响,与此同时,“新春非遗游园会”活动也在剧场外“开园”,两项惠民文化活动以“民乐+非遗”的新模式让百姓在元宵佳节体验到了“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乐”的快乐。
听民乐庆元宵
音乐会上,经典曲目依次登场,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金蛇狂舞》欢快的节奏,将观众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飞雪迎春》又把大家带入银装素裹却满含希望的冰雪天地,音乐中,季节的奇妙转换令人陶醉。紧接着,《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旋律如春风轻拂,欢快的音符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阳光。
《国风》《月牙五更》《编花篮》等极具中国风格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指挥家姜金一的精准指挥下,一一奏响。这些旋律明快、耳熟能详的曲目,让现场观众真切领略到传统民乐原汁原味的独特韵味。
8岁的岐山一校学生宫乃嫣看完演出后,兴奋得小脸通红:“太好听啦,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音乐的童话世界。”
赏花灯看非遗
剧院内,悠扬的琴声还在耳畔萦绕;剧院外,“赏花灯、看非遗”的游园会已经热闹非凡。营口李氏花灯在众多展品中格外夺目,它将精湛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灯光闪烁间,既有着传统花灯的古朴典雅,又透着科技赋予的时尚感,让人眼前一亮。
锦州糖画、传统木版年画、胡琴制作技艺等32个非遗项目的86名传承人齐聚一堂,各展绝技。沈阳张氏皇苑龙,这一有着“懒火龙”之称的特色龙舞,以北派龙舞的雄浑大气惊艳亮相。舞者们动作刚劲有力,巨龙在他们的舞动下,为元宵节增添了浓浓的祥瑞之气,引得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盖州皮影戏、沈阳满族刺绣、关东微雕等非遗项目更是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沈阳满族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桮小丽身着的满族贴绣围裙格外吸睛,围裙上主图是象征吉祥的五福捧寿,周围环绕着如意、石榴、云字卷等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明明是成千上万个细密针脚,却丝毫看不出针眼,精湛的技艺让人啧啧称奇。
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于启全的摊位前同样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他手指灵动,一团、一按、一拨,短短几秒,面团上便神奇地出现了人物的眉眼,围观的人无不对他的手艺赞叹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
活动现场还设置互动环节,让观众在欣赏表演逛非遗集市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手作集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现场设置了剪福字、中国结 DIY、元宵花灯 DIY、面塑年蛇 “巳升升” 等体验活动。
品美食购好“贺儿”
剧场外,和各种非遗绝活儿穿插的是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美食。小码头的干豆腐、凤城的满族小吃、喀左的陈醋、二界沟的虾油虾酱,以及铁岭的榛子和朝鲜族泡菜等,应有尽有。来自海城的尹氏元宵和盘锦的宝发祥元宵,让市民品尝到传承百年的地道风味。深圳游客饶静高兴地买了一兜铁岭的榛子和小码头的干豆腐,准备带回深圳。
此次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深受沈阳市民的喜爱,也成功“圈粉”了众多外地游客。70岁的杭州游客王振绪手里擎着一个五轮彩色风车,满脸笑容地说:“来辽宁不仅看了雪美景,更看到这片热土上人们的精神风貌。”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织,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和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