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海林
企业家该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不久前,在受邀为我省各市数百名干部作专题讲座时,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回答:“让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因自己的存在而进步,才是企业家的最大荣耀。”
采访中,金卫东常常谈起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基石——《禾丰宣言》,这是7位创始人在企业初建时的共同约定,其中的第三条即是责任和奉献的承诺:“永远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靠科学技术和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己。”
走过30个年头,禾丰经历了业务、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巨大考验,但价值观始终如一。基于这份坚守,禾丰锚定主业、拥抱市场、稳定团队,经过稳健发展,成长为一家年营业额300多亿元、国际知名的农牧食品企业。
守望初心再启新程
一只只鲜鸡悬挂在传输链上缓慢前进,经过分割、切块、装袋……鸡翅、鸡腿、鸡胸肉等产品下线,在称重式分级机和全自动控温控湿系统设备的帮助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这样一幕幕不断焕新的场景,推动着禾丰的成长:从最初的饲料公司到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公司;从区域性公司到全国性公司,再到跨国经营20余家工厂;从私人合伙制公司到上市公司。其间,禾丰经历了三次战略升级——2003年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饲料供应商,2008年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农牧企业,2018年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农牧食品企业。
2021年伊始,禾丰迎来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申请将“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的名字,意味着禾丰志在从辽宁走向国际,将业务从农牧业拓展到食品行业。
“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回忆当时的决定,金卫东坦言,“不亚于一次新创业。”
禾丰的成功转型升级与持续健康成长,得益于精细化管理和一支持久稳定的管理团队。作为管理团队核心,金卫东起到了“稳定器”作用,也让禾丰的创业故事在业内成为一段佳话。
“近30年间,我们在工作中各负其责,有争论、有讨论,但从没因个人私利发生过争吵、红过脸。”在金卫东看来,这得益于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理想追求。
近年来,禾丰的高管团队在渐进式推进代际传承中,陆续补充了年轻“血液”,基本形成了60后创一代“传帮带”、70后总裁“挑大梁”、80后高管渐露锋芒的团队格局。
代际传承,在民营企业的成长中极为重要。“从2014年上市开始,禾丰就朝着一家公众化企业前进,但我期望的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能够渐进和稳健,尤其是企业文化价值得到有效传承,这也是《禾丰宣言》至今未修改过一个字的原因。”金卫东说。
拥抱市场行稳致远
2024年5月12日,四川达州通川经开区,达州禾丰生物食品加工项目(二期)开工;2024年9月6日,禾丰投资的吉林双辽市8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奠基,预计投产后年销售额达26亿元;2024年9月21日,重庆奉节县与禾丰正式签订10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预计投产后产值达14.5亿元……
伴随着禾丰的开疆拓土,金卫东每天的行程也满满。“董事长没有秘书,出门都坐航班经济舱或高铁二等座,订票等事宜全部自己打点。上行下效,整个高管团队都这样。”禾丰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我们是一家市场化的公司,追求的价值引领就是质量好、效率高,管理上自然寻求精细化。”金卫东表示,公司的文化价值支持利他主义,坚持义利兼容、养义生利,不单纯追求扩张和利润,这样禾丰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尊重市场,禾丰敢为人先。1999年,在全国饲料行业万余家企业中,禾丰成为首家通过ISO9000认证的公司。标准意识,自此根植于禾丰人的发展思维,并贯彻到企业生产全过程。2004年,禾丰又成为行业内率先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明天”的观念影响着每一位禾丰人。
深耕市场,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由创始人之一邵彩梅担纲的技术研发团队,是金卫东极为信赖的臂膀。金卫东说:“邵彩梅年轻有为,25岁就博士毕业,之后出国深造,是国内饲料行业领军型技术人才,带团队搞研发也极其严谨,为禾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14年,禾丰在A股成功上市,帮助公司在正规化管理上得到进一步加强,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但金卫东也有自己的苦恼——因为身处农牧行业,禾丰尚未得到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资本认可。但即便如此,他和团队也没想过“跨界”,而是继续深耕自己熟悉的农牧食品领域,朝着百年长青的方向努力前行。
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积极的因素在于中国人均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种饮食习惯一旦建立,就会出现稳定的需求。
“我们在市场中学会成长,也把未来交给市场。”金卫东坚定地说。
责编:李 明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