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凝聚振兴发展力量

  李 波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深刻内涵。要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坚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圆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践行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正是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东北抗联将士才能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不畏牺牲、出生入死、前仆后继。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重托,离不开东北抗联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极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将士对党无限忠诚,始终心中有党,时刻不忘党的嘱托。信仰凝练精神,精神产生动力,战胜一切困难。同时,不断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抗联将士坚持顽强抗战的根本保证。早在东北抗联正式组建前,中共满洲省委就要求抗日游击队每个支队中必须有党的组织,必须建立党的领导骨干自下而上的重要军事领导者,要保证是最可靠的坚定的党员。在复杂严峻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错误观念,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

  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以来,辽宁振兴取得的成绩、发展取得的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级党组织在辽宁全面振兴实践中勇于争先。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遏制腐败增量,有效清除腐败存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正向激励,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弘扬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和极端恶劣的环境,东北抗联将士坚持斗争,在冰天雪地的山林荒原上过着“烟火冲天起,蚊吮血透衫”的生活,不分昼夜地行军作战,许多人饿死、冻死、病死,但东北抗联将士仍然坚持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讨伐”,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

  辽宁是东北抗联将士与日本侵略者交战的重要战场,无数先烈用热血书写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史。进入新时代,辽宁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全面振兴寄予厚望,希望辽宁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要立足辽宁特色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加快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激发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增强共谋发展的斗志

  无数东北抗联将士在艰苦斗争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0年初,杨靖宇在所率领的部队大幅减员的情况下顽强作战、与敌周旋,战至最后时刻壮烈牺牲。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在狱中宁死不屈的事迹,鼓舞和激发了东北抗联将士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至今仍广为传颂。

  新时代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辽宁全面振兴是一场大仗硬仗,面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考验和挑战,需要继续弘扬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增强奋力投身振兴发展事业的强大斗志。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投身振兴发展实践的清醒与坚定,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以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时刻做好准备。要持续转变作风,在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根源、研究务实举措、解决实际问题。要掌握斗争主动,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对各领域各方面风险隐患做到科学预判,推动振兴发展事业行稳致远。总之,要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和澎湃激情,增强抓落实谋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加快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