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剧《国宝辽宁》首演引爆线上线下追辽寻宝热潮——
文化为魂舞作裳
以《簪花仕女图》为蓝本的舞蹈《韵》,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结合,再现盛唐气韵,实现了“人在画中行”。 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本报记者 吴丹
核心提示
山河长卷铺展于舞台,沉睡的文物倏然醒来,“博物馆奇妙夜”拉开大幕。5月18日,由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出品的大型跨界融合情境剧《国宝辽宁》在辽宁大剧院首演。辽博17件国宝级文物走出展柜组团“起舞”,在科技创意和文化想象的赋能下,以创新式的审美表达彰显文化自信。“王炸级文化盛宴来袭!”“为璀璨厚重的辽宁文化而自豪!”被观众热情点赞、刷屏式安利的《国宝辽宁》如何做到美轮美奂?嗨点都在哪儿?请跟随记者解开谜团。
开场放大招
“王羲之”领衔挥翰墨
“以独特质感展现每件国宝的独特内涵,不允许有任何重复”
箫声起,纱幕上浮现出《瑞鹤图》《簪花仕女图》《兰亭集序图卷》等辽博馆藏国宝影像,舞台幻化成沉浸式展厅。逛展人墨轩徜徉其间。一袭水墨色长袍的演员仿佛从书卷中跃出。飘逸的舞姿与纵横的笔画水乳交融,瞬间点醒台下观众——“这不就是《万岁通天帖》吗?当年辽博展出时可是万人空巷呢!”
情境剧《国宝辽宁》一开场就放了大招:“翰墨沉香”篇章以男子群舞和情景表演的形式,将《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兰亭集序图卷》等书画作品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扮演王羲之的领舞王进10天前脚扭了筋,但他依然没有停止排练。5岁的女儿婉婉好奇地摸摸毛笔尖状的头饰,有模有样地学起动作,王羲之书法中的飞扬遒劲竟也学到了几分。“也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吧!”王进笑着说。
不仅是对文物的活化,更是对不同时代美学精神的当代诠释。“王羲之、欧阳询、张旭3位大家性格不同,笔法运势迥然,我们想通过舞姿的变幻来展示书法作品不一样的审美。”总导演马玉丽强调,各篇章甚至同一节目中的各个段落,都力求展现独特风韵。“面对辽博如此丰富的馆藏,我们要求以独特质感展现每件国宝的独特内涵,不允许有任何重复。整部剧既要有合理的剧情延展,在起承转合间呈现辽宁国宝的美学意趣。”马玉丽说。
作为舞蹈《凝》的领舞,刘冰媛坚持把“物我合一”的理念融入表演,“既要用舞蹈去表达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从拉坯、成型到烧制等不同阶段的变化,也要把松竹梅的傲骨融入肢体语言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匠人精神。”
名场面连连看
山河长卷演绎国宝奇幻秀
“从文化内核出发,追求从外到内的极致美”
画面一转,绢色为底铺就的二层舞台以令人惊叹的尺幅瞬间化为一幅长卷,6名身着华服、风姿绰约的唐代女子定格成《簪花仕女图》。背景屏幕上,小狗、白鹤及辛夷花也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了起来。转身、昂首、折腰,演员们的一颦一动皆成韵律,服装、化妆、道具1∶1复刻文物细节。观众席上赞叹声不绝于耳,“随手一拍就是电影级国风大片!”“眼睛在看展,耳朵在听诗,灵魂被暴击!”山水长卷舞美搭配文物色谱灯光,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舞美设计师樊庆亮表示:“我们是以山河为主题,通过线条运用的变化,产生山水、云月、大地、长卷等丰富场景,让国宝轮番走秀。”
“美到极致”是编剧马琳对该剧首演呈现的感受,也是其创作初衷之一。“现在国潮风兴起,观众市场已经被培养出来了,大家都是奔着对极致美的追求而来,《国宝辽宁》也是从文化内核出发,追求从外到内的极致美。”马琳说。
一对蝴蝶在空中挥舞着巨大的彩翼,很多观众对尾声舞蹈《盈》的这一幕印象深刻。这个创意来自出土于辽宁新民的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式长盘,由男演员演绎的双蝶充满生命张力。“把静态的辽三彩瓷盘变成富有情绪的舞蹈作品,太难了。作为编导,我们是掏心掏肺地想找到文物的灵魂。在作品里,既要有视觉元素的冲击,也要有文化价值的叠加。把我省出土的文物放在最后一个节目也是有深意的,借此传递我们辽宁人的浪漫想象和美好期许。”执行编导李月说。
弹幕刷不停
抓住流量密码打造爆款
“推动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出圈,需不断延展IP的多重载体”
——颠覆传统观展!玉猪龙化身萌宠导游,带观众穿越“博物馆奇妙夜”;
——神仙卡司!辽歌首席舞者集体开挂!水袖甩出盛唐风,金步摇男团燃炸草原魂;
——出片攻略看过来!穿汉服沉浸式观剧,和舞美CP感拉满;
——冷知识学到手!金步摇由剑眉星目的男舞者呈现,竟然是还原历史!
4天连演4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对《国宝辽宁》的热评不断,网友甚至总结了必看名场面和必打卡攻略,“辽宁文旅新顶流” “国宝活起来” “看舞剧学历史”等相关话题一度刷屏,“辽宁还有那么多国宝,建议这个系列不要停!”“剧情再丰富一些,能不能让观众也参与互动?”文博迷们提出更高期待。
“《瑞鹤图》主题书签太仙了!”“玉猪龙钥匙扣简直萌化少女心!”里面是国宝奇幻秀场,外面是数字文创卖场,辽宁大剧院大厅内,围着柜台选购《国宝辽宁》特色文创的观众人头攒动。产品内藏的NFC芯片黑科技更是让人获得新奇的体验感,手机轻触即可解锁文物故事和演出片段。“以舞为媒,以物传情”,《国宝辽宁》以此为标签在小红书上开设了账号,以年轻态口吻对文创好物和全国巡演进行推介。
演出结束后,主演惊喜现身剧院大厅,掀起签售热潮。种种营销手段,都显示了《国宝辽宁》的不一样,以及打造“辽宁文旅新顶流”的信心。
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跨界艺术形式,趣味十足的数字科技文创,市场化的新颖运作模式,使该剧首轮演出不仅实现了口碑丰收,更为辽宁国宝、辽宁文化出圈破圈探索了一条新路。“从谢幕时观众席上长时间响起的掌声、欢呼声和大家的评价来看,《国宝辽宁》具备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的潜质和吸引力。”观看首演的演出商对该剧的市场前景也给予了期待。
首演结束后,该剧将前往新疆等地开展全国巡演。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团长吕萌表示,有些文物因材质不能长期展出,有些文物因珍贵甚至不能出境,但演出可以走出去,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出圈,更需不断延展IP本身的多重载体。我们将带着这部剧和系列IP产品一起走出去,戏里戏外带给观众连贯的美学体验。”吕萌说。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