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杨赫姣  朱嘉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就要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思政课建设要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丰富其育人内容、创新其育人方式、完善其评价体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树立数字化理念,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思政课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能够以技术聚合教学素材和资源,有效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真正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从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到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均强调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与思政课建设融合,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要牢固树立数字化理念,积极探索把数字技术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中,拓新育人模式、延展育人场域、提升育人效能。要强化思政课建设的数字思维,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共享教学资源等方面强化数字赋能,在将技术工具运用到教育过程学习者全时段参与、多场景的学习体验中,有效推动思政课教学由单向传导向数字化互动的转变,赋能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思政课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方式等,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机遇,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全面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广泛应用延展了思政课教学时空,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助推器。随着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就要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要利用网络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时空界限,不仅在思政小课堂上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应从海量数据及多元服务中优化育人生态,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大课堂”,扩大教学资源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大思政课”课堂真正大起来、视野真正宽起来。要不断深化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确保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实现思政元素在各学科间的有机渗透与深度融合。要建设好网络协同育人基地,积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发挥好数字化推进网络育人的正向驱动,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增强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互通,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强大合力。

  主动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面向的学生群体具有网络依赖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的鲜明特征,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教学已经呈现出优化教学决策、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立足数字化时代发展特征,应积极培育和提高思政课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鼓励思政课教师主动将数字化工具如智慧课堂小程序、智能互联黑板、3D实验模拟舱、多语互译机等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不断探索教育者与学习者双向互动的有利条件及多重场景,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从数字化技术的基本技能、数字化教学工具的灵活使用、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实践操作等方面提升教师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选择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针对性。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把终身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及教学中,依托在线示范课程、云端备课资源,优选名师课程,精选资源库、案例库、素材库等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能力,定期开展数据素养提升的主题培训,打造适合思政课教师终身学习的数字平台,助力思政课教师分类分阶段学习进步,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铸魂育人的质效,不断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