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这几天,不断传来各市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的消息,创新的做法、出圈的产品层出不穷。也因此让4月份举办的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的热度延续至今,持续点燃人们的养生热情。
评论区里,记者总能听到人们用“卷”来形容辽宁的中医药人。内卷,原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多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多含贬义。而人们透过中医药文化夜市的成功举办,用“卷”来形容,更偏于褒义。
“卷”的背后,是一种不甘人后的志气。“卷着呢!各家都铆足了劲,等着同台竞技呢。”在筹备中医药文化夜市期间,作为夜市上的绝对主力,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的4所医院用行动证明,他们之间很“卷”。义诊专家、特色疗法、院内制剂、中医药文创……他们在每条赛道、每个环节寻找亮点,争取拔尖,争当“卷王”。这是一场辽宁中医药人的同台竞技,每家医院都想全方位向全省人民展示最精湛的医术、最优质的服务。
“卷”,还代表着一种奋起直追的勇气。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从去年8月的首届辽宁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全网后,辽沈大地上的中医药文化夜市遍地开花,沈阳、大连、抚顺、丹东、阜新、铁岭等地的中医药文化夜市陆续开市。今年的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之后,各市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纷纷效仿举办,全省的中医药人都在“卷”。中医药文化夜市不仅令整个中医药行业“卷”起来,与此同时,还激发了全省医疗行业的服务热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宁不少医院积极改善就医体验,并增加义诊、夜诊等活动,为当地百姓送上惠民医疗服务。
中医药文化夜市的这波“卷”还冲击到了其他行业。
在公检法系统,“普法市集”“卷”起来,法官、检察官、律师“摆地摊”成为潮流;在非遗传承方面,“非遗市集”“卷”起来,非遗传承人走进人群,寻求非遗技艺的“新生”;在辽宁省第十四届全民读书节的“读书市集”上,淘好书、听讲座、看展览成为市民休闲好选择……
为什么各类文化夜市能跟着“卷”起来?开对了“药方”是关键。
各类夜市之所以在各地“开花”,是因为抓住了城市末梢经济这味“药引”。夜市,是城市中最具烟火气的消费场景,将中医药、普法、非遗等服务投入到夜市中,可以利用人们的夜间休闲时段,契合现代人“白天忙碌、夜晚社交”的节奏,使相关服务无缝衔接日常生活,真正达到深入生活、深入百姓的效果。当法官、检察官、律师“摆地摊”普法,当书香、药草香融入烧烤香,当文化知识讲座、非遗表演进驻夜市,不断丰富了现代都市夜生活,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科学、时尚、健康的夜间消费选择。
各类夜市之所以“出圈”,还因为抓住了创新发展这味“主药”。如今的各类夜市不仅提供更多服务价值,更通过内容创新,不断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普法宣传、非遗传承以互动形式出现,通过感官刺激与群体参与,增强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中医药、图书市集推出兼具功能性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既保留文化特质,又贴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这种“文化+服务+体验”的多维创新,打破了场景限制,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精准对接人们健康生活愿景,正在点燃健康生活新潮流。
不怕夜市“卷”起来。期待更多文化夜市的“破圈局”,用更丰富的形式、更符合群众需求的产品,让更多服务“闯”进夜市,“闯”入人们的生活。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