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进社区 不光送文化还“种”文化

“真没想到!这堂辅导课的老师是刘兰芳!”——

名家进社区 不光送文化还“种”文化

  刘兰芳手把手地向沈阳大学学生王欣阳传授评书《岳飞传》选段的表演技巧。

  本报记者   吴丹 文并摄

  这是传递温暖力量的文艺小分队,也是充满活力的文艺轻骑兵。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名气响当当,但站在群众中间,都有一个闪着亮光的共同身份——中国文艺志愿者。5月21日、22日,“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走进沈阳,刘兰芳、宋靖、乌兰图雅、李宏伟、梁植、孙之鸿等文艺名家送戏到百姓家门口,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演,通过下沉服务,真正把优质文化资源送达基层。

  手把手地教

  名家“登门”授课“干货”满满

  午后1时,鼓书的悠扬韵律响彻沈阳市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告厅。座位上人头攒动,兴奋的心情写在观众脸上。手举着《杨家将》故事书,李妍形容自己心都怦怦跳,“希望能得到刘兰芳的亲笔签名,这可是我的偶像啊!”

  在热烈的掌声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登场了,胸前,那枚和平鸽图案的中国文艺志愿者徽章分外醒目。“见面说说心里话,拜师访友会老乡。”一开口,便是老百姓耳熟能详、极有辨识度的嗓音。“就是这个味儿,听着太得劲儿了!”来自沈阳大学文法学院传统曲艺社的侯万琦举起手机,录下这一幕。

  5月21日,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中午抵沈,就马不停蹄地深入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和平一校教育集团满融分校、沈阳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馆开展曲艺、摄影、音乐、表演、主持等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虽然是小分队中年龄最长的队员,82岁的刘兰芳依旧热情满满。“‘为人民说书,为时代放歌’是我一直牢记于心的信条。辽宁是我艺术生涯起步的地方,于我而言,这是又一次充满感怀之情的故地重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兰芳谦逊地表示,“他们请我来给基层的曲艺工作者做培训,其实谈不上培训,沈阳的曲艺水平相当高,我更愿意把此行当作文化走亲和交流。”

  面对沈阳市惠民“艺”站的学员和文艺爱好者,刘兰芳结合自己60余年的艺术生涯,围绕如何传承发展曲艺进行精彩授课,讲授了评书、快板、相声、鼓书等曲艺形式的发展历程和表演技巧。当来自沈阳大学传统曲艺社、沈阳曲艺团、渤海大学的年轻演员和“文艺两新”代表相继站上舞台,刘兰芳更是以师者的身份将表演经验、技巧等倾情传授。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传统曲艺社成员王欣阳学习曲艺两年多,已能熟练表演快板、评书、相声等多段节目,但当她站在刘兰芳面前讲起经典评书《岳飞传》选段《还我河山》时,仍紧张得手心出了汗。“先调整一下话筒,要不一脚就容易踢趴下了。好,面对观众不要紧张,来吧!”刘兰芳亲切的话语立刻让她放松了许多。“金宋两国在爱华山前展开一场殊死战斗,元帅岳飞带着牛皋、汤怀等人直奔疆场,只见门旗列闪——”王欣阳清脆亮丽的嗓音带着十足的韵律,刘兰芳带认真地听着,不时轻轻点头,又转头跟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穆凯询问起演员的情况。

  两分钟的表演结束,王欣阳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刘兰芳接过话筒幽默地表示:“小姑娘形象好,第一眼我就爱上了。这一段不好学,有贯口,你能背下来就很了不起,现在需要在底气上再加把劲儿,另外说书要讲究眼神,上台表演尽量不戴眼镜。”把王欣阳拉在身旁,刘兰芳手把手地教起来,“像我这样,手抬起来亮个相!”“讨敌骂阵这块得用底气去喊,嗓子压到声带底下,是粗的,不一定要用真声。”“你听我给你学一段,就听得——当当,呼隆隆,当当,连珠炮响。”刘兰芳口技一出,惟妙惟肖,引得掌声、欢呼声响彻一片。“老艺术家就是老艺术家,是这个!”前来学习的曲艺爱好者竖起了大拇指。

  面对面地演

  家门口的好戏堪比春晚

  “歌唱家乌兰图雅、李宏伟都来了,就在咱社区广场演出!”“快给我留个座,我领着孙女去看。”5月22日上午,沈阳市大东区长安社区内,居民们奔走相告。拄着拐杖的、抱着娃娃的,男女老幼像过节一样高兴。

  这场慰问演出不仅集合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刘兰芳、宋靖、乌兰图雅、李宏伟、梁植、孙之鸿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文艺志愿者,更有在前一日他们悉心辅导过的普通学生、社区阿姨等。让人民群众站上舞台C位,正突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刘兰芳的评书《康熙买马》,乌兰图雅的歌曲《点赞新时代》《站在草原望北京》,李宏伟的演唱《那就是我》《我和我的祖国》,梁植幽默亲切的主持,孙之鸿的朗诵《新的起点》,掀起一拨又一拨热潮。广场四周居民楼窗户上也探出了一个个脑袋,在家门口看好戏,这份触手可及的幸福感洋溢在居民们的心间。演出中,文艺志愿者、中国摄协副主席宋靖将在长安社区拍摄的居民全家福送到了社区书记手中,一幅幅影像记录的是亲情,温暖的是人心。71岁的居民逯军说:“这么多以前在电视上才见得到的大腕,一股脑儿出现在楼下广场上,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有看头和盼头了!”而参与活动的文艺志愿者也纷纷表示,“扎根人民,就接通了文艺的源头活水。”

  在第12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辽宁省文联主办的“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走进辽宁沈阳系列主题活动深入阐释了文艺志愿服务的时代精神。“对基层,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吴艳华表示,文艺志愿者的示范引领工作要达到三个目的,其一是文艺培训,倡导“供需对接机制”和“订单式服务”,其二是献上一台高水平的惠民演出,其三是通过培训让当地的文艺能人、群众和名家一起登台表演,唱主角,共同享受文化的相遇。

  据悉,辽宁省文联在5月同步发动并广泛开展“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全省文联系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涵盖文艺辅导、惠民演出、精品展览等。“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省文联副主席冮强表示,将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专业优势,让更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