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九成
较2015年水平提高1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将秸秆和牛粪混合,在密闭的厌氧发酵罐里发酵,可燃性气体汇集在储气罐中,再经高纯度提纯,便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气,输入城市管网……这是鞍山恒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将玉米秸秆“变废为宝”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我省坚持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方法,推进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去年末,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16%,较2015年水平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秸秆还田是我省秸秆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与保护性耕作和黑土地保护项目有效结合。目前,我省完成保护性耕作13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秸秆还田400万亩,黑土地“有机肥+秸秆”还田200万亩,主推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11项,为粮食稳产丰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监测显示,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增加,地力肥力得到显著提升,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亩均效益明显增加。
粮食作物秸秆还是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秸秆饲料转化增值,支持过腹还田,支持高附加值、高转化率的饲料利用方式,为全省1100多万头草食家畜提供了富足的口粮。而在燃料化利用上,我省则稳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利用秸秆替代化石能源,新增3家大型生物天然气企业,新增秸秆打捆直燃锅炉20套,总吨位达到1000蒸吨,实现供暖面积430万平方米。
在秸秆利用的实践中,我省涌现不少新技术,其中秸秆炭基肥利用增效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秸秆直燃锅炉技术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随着秸秆的有效利用,露天焚烧、随意丢弃和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去年全省14个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全部达标,全省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和重污染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现有秸秆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相关地方标准38项,涵盖了秸秆利用技术方法、农机产品、作业质量等,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目前,设施农业蔬菜秸秆处置是需加快技术攻关的课题之一,辽西地区正在实践的全量原位序时还田循环利用技术,经充分检验后有望加快推广。
责编:姚晟琦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