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哨兵”站好防汛岗

  本报记者  于雅坤

  “以前靠人跑现场报数据,现在河道水位、水库渗流压力等数据能实时掌握。”8月7日,大连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信息化部部长刘锦峰轻点鼠标,由24个42英寸屏幕组成的防汛指挥系统大屏幕上,水库、河道监控画面及气象、水文信息实时动态更新,一幅覆盖全域的智慧防汛图景清晰呈现。

  今年,大连市水务局新上线运行的防汛指挥系统,实现全市112处河段雨水情监测、186座水库视频监控点位信息实时回传,同时接入气象、水文等部门数据,为全市防汛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位12.65m、警戒水位13.05m、保证水位14.20m……”这是8月7日9时28分,普兰店区清水河郑宋线交通桥监测点的数据。屏幕上,镜头拉近,能看到位于桥下的刻度尺;镜头拉远,整个交通桥尽收眼底。“这是一个智能水文专业摄像头,能通过监测水面与刻度尺,自动计算水位和流量。”刘锦峰介绍。今年大连为6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部配备“智能哨兵”,这一举措解决了以往河道水文基础设施薄弱、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等问题,补齐了监测预警短板,提升了汛期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

  大连市的小型水库监管同样实现“智慧升级”。全市163座小型水库全部安装监测设备,能24小时紧盯雨量、水位、大坝渗流等情况。同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大连市水库大坝安全综合监管平台,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

  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硬核”能力不止于监测,更体现在灾害模拟推演上。在大连市水务局防汛调度中心,记者看到碧流河下游的水动力模拟推演正在进行,一旦出现超越警戒水位,系统能精准预测淹没范围和影响区域。同时,在水旱灾害防御处工作人员的PC端输入气象预报数据,系统能模拟生成不同量级洪水下的调度方案。目前,碧流河下游淹没分析模型以及大型水库洪水预报模型、调度模型都已全部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防洪减灾决策效率。

  “今年汛期,这些智慧设施已在多次降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警准确率、决策效率显著提升。”大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链接

  七日内我省有两次降雨过程

  本报讯  记者赵铭报道  8月8日,辽宁省气象台发布气象信息专报,预计七日内(8月8日至15日)我省有两次降雨过程,分别为8日午后至9日白天和12日,其余时段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13日至15日转为高温闷热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9日白天,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铁岭地区和沈抚示范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有时晴。9日夜间至11日,我省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12日,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地区有小雨到中雨,个别乡镇(街道)大雨到暴雨,上述地区局部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

  气象部门提醒,目前我省仍处于防汛关键阶段,建议加强景区尤其是山区旅游区的安全管理。雷雨时风力较大,建议做好简易房屋、高空悬挂物等防风加固工作,海上航运和作业渔船需注意航运安全。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设备。降雨易导致路面积水、道路湿滑,要防范对城市运行和交通的影响,建议做好城乡道路、过河桥梁、涵洞、地下空间等交通疏导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积水排涝和应急处置。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